查看完整版本: 雷霆-2000模組化車載多管火箭系統

ginat 2010-11-21 00:19

雷霆-2000模組化車載多管火箭系統

[img]http://www.mdc.idv.tw/mdc/army/rt2000-2.jpg[/img][size=3]

[img]http://www.mdc.idv.tw/mdc/army/rt2000-mk30.jpg[/img]

在1993年,中科院開始研發用於取代中華民國陸軍現役工蜂六型的新型車載多管火箭系統,名為雷霆-2000(RT-2000),並於1997年6月的漢光13演習中首度亮相。在2000年,雷霆-2000在屏東中科究院的九鵬基地進行了實彈測試,並獲得參謀總長湯曜明上將等國軍高階將領的肯定。雷霆-2000的原型車採用美國Oshakosh的M-977八輪載重車作為底盤,與愛國者飛彈發射器的M-983載重車 同屬於重型可擴展機動卡車(Heavy Expanded Mobility Tactical Truck,HEMTT)系列。相較於履帶底盤,輪車的越野能力較為遜色,但在一般道路的機動力則遠勝過前者,而且購置、後勤維修與訓練成本也低得多,非常適合道路交通發達且國防經費不甚充裕的台灣。

雷霆-2000火箭發射器的俯仰範圍為0~50度,迴旋範圍為左右各60度。雷霆-2000的火箭發射器採用與美國MLRS類似的模組化設計,發射器的框架與儲存火箭的箱體(兼具儲存與發射功能,發射後即丟棄)分別為獨立單位,只要結合在一起就能備便。此種設計的第一個優點是讓再裝填速率大幅增加,例如中科院上一代的工蜂六型多管火箭的發射管與旋轉基座是同一個整體,火箭必須以人工一枚一枚地進行裝填,整個再裝填作業至少需要15分鐘,不僅不利於連續接戰任務,裝填時間越長,火箭車與人員暴露在敵火攻擊下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反觀雷霆-2000的彈藥在出廠時便填入彈箱並完成密封,在戰場上只需要用吊車卸下發射器框架上面射完的發射箱,再將新的彈藥箱吊至框架上,就能完成再裝填作業,非常迅速便利。模組化設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武器的使用彈性廣泛,無論是何種口徑或型式的彈種,只要發射箱體能與發射器框架結合,並與車載射控系統完成整合,雷霆-2000就能選用多樣化的武器。

目前中科院為雷霆-2000發展了三種系列的火箭彈,分別是MK-15、MK-30與MK-45,三種彈藥都採用尾翼穩定式設計,射程與威力各有不同,以下便分別簡介:MK-15:從以先前的工蜂六型火箭發展而成,彈徑維持在117mm,不過以定時或空炸引信取代原本工蜂六型的碰撞式引信,並改用鋼珠高爆戰鬥部(每枚搭載6400枚直徑約6.4mm的鋼珠),殺傷涵蓋面比工蜂六型更大。MK-15單發重量42.64kg,彈體長2.166m,最大射程約15km,每個發射箱模組為20聯裝,發射器框架最多能同時安裝三組發射箱,共攜帶60枚M-15。

MK-30:口徑放大至227mm,最大射程提高到30km,其性能等級與美國MLRS的M-26火箭彈類似。MK-30可選擇使用鋼珠高爆戰鬥部或人員/軟性目標(AP/AM)雙用戰鬥部,其中鋼珠高爆戰鬥部長169cm,重87kg,空炸/定時引信與MK-15相同,但是籌載強化為18300枚直徑8mm鋼珠,彈頭引爆後的鋼珠初速約1000~1600m/s,能貫穿4.75mm的鋼板,單發的最大人員殺傷半徑約100m;至於AP/AM彈頭內部則搭載數百枚雙效彈頭,與美國M-26火箭搭載的M-77雙用途改良型傳統彈藥(DPICM)類似,每個雙效彈頭的質量相當於一枚手榴彈,並可散佈大量鋼質破片,能在目標區上空形成鋼鐵暴雨(Steal Rain),並足以貫穿8~10cm厚的裝甲,對敵方造成嚴重的有形殺傷與心理震撼,其威力也完全足以重創敵方登陸艦艇。每個MK-30發射器模組為九聯裝(3X3),發射器框架最多能安裝三個發射箱,共攜帶27枚MK-30。

[img]http://www.mdc.idv.tw/mdc/army/rt2000-mk45.jpg[/img]
圖為雷霆-2000使用12聯裝MK-45火箭的構型


MK-45:口徑比MK-30進一步放大(具體數據字不詳),彈長據說為1.725m,最大射程延長至45km,配備比MK-30更大的鋼珠高爆戰鬥部與雙用殺傷戰鬥部。MK-45的鋼珠高爆戰鬥部擁有25000枚直徑8mm的鋼珠,殺傷範圍更廣;而雙用殺傷戰鬥部的重量據說為175kg,可裝備518枚雙效彈頭。MK-45的發射箱為六聯裝(2X3),發射器框架最多能同時安裝兩個發射箱,共搭載12枚MK-45。

除了上述武器之外,目前中科院也仿效美國GMLRS的路線,為雷霆-2000開發新的增程型導引彈藥,整合簡易的導引系統,並將射程提高至75km。未來中科院也可能研發類似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的短程對地飛彈,並相容於雷霆-2000之上。根據中科院的資料,雷霆-2000使用MK-15彈藥時,能在30秒之內射出所有的60枚火箭;使用MK-30時,所有的27枚能在54秒內發射完成;而使用MK-45時,全部12枚則可在48秒內全部射出。根據各彈種射程的不同,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在戰術運用時,可依照不同的火箭射程逐次變換射擊陣地,不但可以延伸射擊涵蓋範圍,而且能提高戰場存活力。在2001年4月的漢光演習中,雷霆-2000原型車使用MK-30火箭彈進行火力展示,在52秒內射出全部的27枚MK-30火箭,在海面目標區灑下7209枚雙效戰鬥部,殺傷範圍涵蓋二十萬平方公尺 。   

除了設計良好的模組化發射箱之外,雷霆-2000也擁有精密完善的車載射控系統,整合有高精確度的「定位/定向單元」(含慣性導航、GPS衛星定位等)、中文化的「射控計算機」以及數位/語音無線電通信系統等,讓發射車駛入陣地後能自行迅速測定陣地位置與射向。連級單位各車進入陣地後,上級單位透過資料傳輸系統將目標資訊、作戰指令與氣象資料傳給雷霆-2000砲兵營的各連部單位(連級指揮車),連部單位根據任務命令計算全連的射擊諸元,再將這些資料發佈給連上各火箭車;射擊時,人員只需透過觸控面板(整套介面稱為「射擊控制器」)將射擊參數輸入射控電腦,射控電腦就會指揮「電控伺服調架單元」,自動調整發射架的方位與仰角,隨後便能展開射擊。由於雷霆-2000射控系統精確度良好,且自動化程度高,駛入陣地後只需三分鐘就能備便接戰,射擊時的誤差率低於射程的1%,接戰完畢後也可迅速撤離,此種打帶跑戰術可大幅增加敵方反砲兵射擊作業的困難度,車上的人員僅需透過駕駛席的觸控式螢幕操作整個接戰程序,完全無須下車作業。為了在射擊時維持穩定性,雷霆-2000的駕駛席後方以及車尾各裝有一對液壓伸縮臂,射擊時用於支撐地面,整個收放程序完全自動化。此外,雷霆-2000車上還附有一具負責吊換彈箱的液壓起重機,能自力進行彈箱更換作業。雷霆-2000還擁有內建的自我測試系統,能迅速找出系統故障的部位並予以排除;而全系統也採用模組化設計,能迅速抽換需要維修或故障的組件,故能維持較高的妥善率。而為了配合雷霆-2000的操作,中科院也已經推出配套的操作、訓練、保修模擬器,使人員訓練更為便利,並使基層部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後勤補保能力。

雷霆-2000是中華民國國軍寄予厚望的武器之一,希望能藉助其強大威力來涵蓋灘頭的敵方登陸部隊以及靠近沿岸的登陸船團,而雷霆-2000的鋼珠或雙用戰鬥部將能對敵方登陸部隊、車輛物資乃至於大小登陸艦艇構成有效殺傷。雷霆-2000無論威力、射程、殺傷範圍、精確度、自動化程度都遠勝過中華民國陸軍現役的工蜂六型,而其打帶跑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快速裝填整備能力更是工蜂六型所難企及。雷霆-2000足以攻擊離岸18~28km的敵方兩棲部隊換乘區,迫使敵方登陸船團向後退卻,大幅增加其登陸的困難度。雖然同時期美國也曾向中華民國推銷MLRS多管火箭系統,但雷霆-2000不僅重量輕得多,價格更只有MLRS的1/3,而反應速率、定位與射擊精確度、射擊速率等不僅毫不遜色,甚至猶有過之;連提供MLRS的美國洛克西德馬丁公司代表都給雷霆-2000相當高的評價,認為MLRS與之相較,僅有實戰經驗比較吃香。

中華民國陸軍決定先採購第一批三個營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每個營編制二個連,每個連配備9輛火箭發射車、3輛射擊指揮車以及一輛連部指揮控制車, 因此初步總計將需要至少54輛火箭發射車;中華民國陸軍早在2000年12月左右就決定要編列預算量產雷霆-2000,隨後稱此案「霹靂專案」,全案總經費需求預定為144億5420萬新台幣,三個雷霆-2000營的生產作業原訂由民國91年至101年(2002~2012年) 執行,從2004年開始裝備部隊,分配至陸軍第六、 八、十軍團及外島等砲兵單位來汰換現役工蜂六型車載多管火箭;然而,整個發包量產作業卻始終裹足不前,進度大幅落後。雷霆-2000投產面臨的問題並非發射系統本身技術不過關(實際上,雷霆-2000早已完成所有的作戰測試),而是搭載火箭的底盤載具始終搞不定。雷霆-2000的原型車採用 美國軍規M-977八輪載重車,越野性能良好,但由於報價超過國軍容忍範圍,導致後續量產車型被迫放棄此型底盤。國軍為雷霆-2000底盤展開了「載重車採購案」,公開向國際間招標,總計將採購111輛,其中57輛作為火箭發射車,另外54輛則當作彈藥補給車的底盤。為了滿足需求,陸軍要求此載具必須使用八輪獨立懸吊系統。然而,雖然此案有多家美國與歐洲廠商(含德國)參與,不過由於美製載重車報價遠超過軍方預算、歐洲廠商又面臨歐洲國家拒絕對中華民國出售軍備等因素,多年來此案已經流標17次 以上,嚴重影響雷霆-2000換裝的時程 。以德國戴姆勒.賓士的載重車為例,由於德國政府拒絕輸出關鍵的負重轉盤給中華民國,因而作罷;而雷霆-2000原型車採用的Oshakosh製HMETT A3載重車,需要額外的車體補強才能滿足雷霆-2000的需求,加上該公司正全力消化美國陸軍的訂單,生產線完全滿檔,如果中華民國要採購,則需另外設置一條生產線,並投入額外的經費補強車體設計,使成本大為提高。對此,陸軍內部曾傳出不滿,甚至建議乾脆把雷霆-2000改成簡單的拖曳形式,部署在金馬等外島地區使用。而根據2005年10月的新聞,「車輛載具」案一直流標的另一原因,在於中科院在研發過程求好心切,以非常精密的規格製造火箭發射器與車體連結的旋轉齒輪機構;這在製造原型車的階段時還不成問題,一旦準備投入量產時,承包商很快就能算出以這種高檔規格製造合約中規範數量的齒輪組件,根本無法達到足夠的經濟規模,於是賠錢的生意沒人作,導致廠商興趣缺缺。 量產作業屢屢受挫,導致雷霆-2000長年以來就只有孤伶伶的一輛原型車,在某次試射時還發生發射箱失火的意外。

原本陸軍「新型多管火箭」項目打算在民國98年度(2009年)編列27億9811萬8000元新台幣,由於載具招標延誤導致進度落後,因此其中5億5962萬4000元新台幣預算一度遭立法院凍結, 爾後在2009年11月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召開2009年度第八次全體委員會議時獲得解凍。

經過多年延宕之後,「載重車採購案」終於在2008年初由南韓廣林(Kanglim)公司得標,總共購買54輛,平均每輛價格1800萬台幣。然而,南韓本身並沒有現成的八輪傳動、獨立懸吊系統的載重底盤設計(大宇、現代等南韓大廠均未見推出),南韓廣林的主要業務是生產伸縮式吊車,從未生產過卡車,更別提複雜的八輪傳動獨立懸吊載重底盤。因此,南韓廣林也必須向其他國家洽商取得卡車底盤進行改裝 ;在2008年,消息傳出廣林將從德國轉口MAN廠的八輪載重車,然而 以德國向來對中華民國輸出軍品的嚴格禁止態度,雖然多了從南韓轉口的手續,未來長期的料件供應能否穩定,不無疑問。依照合約,多管火箭底盤必須通過結構自然振頻測試(Structure Natural Frequency Test),以承受火箭發射時施加在卡車底盤上的衝擊力量和振動;而以先前廣林公司只有製造民間吊車的工程能力判斷,此次卻要進口國外底盤再自行加工改裝,能否 達成合理的品質要求,不 免令外界質疑。再者,廣林公司與中華民國軍方簽署的合約中,將提供中華民國相當於採購總額40%的工業互惠,並於五年內完成,但由於廣林公司在此案中掌握的關鍵技術極其有限,能否落實合約中的工業互惠額度,實在不無疑問。 基於以上因素,中華民國相關業者一度發起抵制廣林的聲浪。在2009年10月初,網路上出現廣林的MAN火箭載重車在台灣西濱快速道路試車的照片, 以外型觀之,顯然是MAN的TGA系列商規商用載重車的8X8構型,而非MAN的純軍規SX或商規軍用HX系列,越野能力自然遠不如原型車的M-977底盤,甚至連前方駕駛艙都維持商規形式(而不是MAN軍規車系經過防護驗證的軍規車廂)。在驗收過程中,陸軍驗收人員質疑廣林提供的原型車的來源血統、性能可靠度以及改裝程序,一度拒絕接收。 然而根據國防部在2009年底的說法,廣林載重車搭載雷霆2000火箭的原型車在2009年6月份以實際射擊進行「安全性」與「穩定性」項目的測試,並在6月至9月總共配合演習進行六次實彈射擊驗證,認定載具滿足合約的需求與性能規格 ,至此陸軍只能埋單。

在2009年7月,中科院舉辦了雷霆-2000的火箭運輸補給車(共57輛)招標,結果再度由南韓廠商低價勝出,此次的承包商為KIA,總價1億9000萬台幣,平均每輛380萬台幣。KIA提出的卡車類似前南斯拉夫製造的FAP3232BDST/AV 8X8輪卡車,很可能又是KIA引進外來底盤再自行改裝的產物,不僅品質堪慮,而且底盤來自向來與中華民國無甚淵源的東歐,KIA不能掌握全部組件的產能與供應,無法 保障服役期間的後勤作業。總之,雷霆2000火箭系統將發生火箭發射車與載運車底盤完全不同的奇特景況,無論是品質或後勤維護都令人起疑。 歷經多年波折之後,中華民國國防部終於在2011年度編列首批雷霆2000的生產預算以及第二、第三批的備料生產,總值14億新台幣,意味著多災多難的雷霆-2000終於邁向量產,計畫在2011年底開始交付陸軍,2012年完成全部57套火箭系統的生產。

近年中華民國政府、軍方厲行最低價格標,預算短缺、專業讓位加上便宜行事的心態,導致實際上不合基本規格的廠商產品也能在背後政黨勢力支持下,透過這種制度進場競標, 質量完全合格的廠商則往往由於價格太高而摒除在門檻之外, 形成「好貨色買不起、買得起的都是爛貨」以及「舞弊本質依舊、品質大打折扣」的現象,而雷霆2000的底盤競標堪稱代表性案例。

[img]http://big5.huaxia.com/thjq/wzzdlj/images/hgq041420402.jpg[/img]

[img]http://cnpic.zhgpl.com/upload/201005/20/101328976.jpg[/img]

[img]http://mil.eastday.com/m/20061207/images/00824466.jpg[/img]

[img]http://link.photo.pchome.com.tw/s08/jsou/20/124680853593[/img] [/size]

[img]http://news.sohu.com/feature/defence/leiting.jpg[/im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雷霆-2000模組化車載多管火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