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umno 2015-2-14 15:00
八種情況不宜洗澡
1、臨睡前不宜洗澡
很多人習慣洗個熱水澡之後馬上睡覺,其實這是一個不正確的習慣,最好在睡前2小時沐浴。睡眠往往在體溫下降後來臨,熱水浴會使體溫升高,推遲大腦釋放出“睡眠激素”。如果某天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後用濕毛巾冷敷額頭5分鐘,讓體溫回落到正常水平,盡快入睡。
晨起後,一個水溫稍微低一點的沐浴可以讓我們振作精神,提高夜間睡眠的滿意度。
2、酒後不宜洗澡
酒精會抑制肝髒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另外,因為洗澡時人體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濃度相對增高,再加上熱水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加快脈搏跳動,這往往引起血壓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機體難以適應,引起心髒病或腦中風的發作。
3、飽餐後不宜洗澡
飽餐後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洗澡最好在飯後一兩個小時以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洗澡時間,比如體質虛的老人可以選擇中午陽氣最旺的時候洗澡,這樣能達到互補的效果,不易生病。
4、發燒時不宜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另外,即使沒有高燒,疾病在急性發展期最好也不洗澡。患嚴重心髒病、高度貧血、尿毒症、高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產生的熱刺激,會使患者體內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生血管破裂。
5、勞動或運動後事不宜立即洗澡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後,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髒、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6、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專家表示,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髒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7、按摩前後一小時別洗澡按摩當既能夠消除疲勞,緩解緊張,又舒筋活絡,爽身提神。可許多常按摩的朋友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究竟該按摩前洗澡,還是按摩結束後洗澡呢?
喜歡按摩前洗澡的人認為,按摩結束後可以馬上休息,方便省事;按摩結束後立即沖澡的人認為,這樣更安全衛生。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因為無論您做的是精油按摩還是香薰SPA,按摩師采用的是補法或瀉法,按摩前後一小時,都不能洗澡。
人在洗澡時,熱水沖淋肌膚會加速人體體表血液循環,導致體表充血。按摩是作用於人體體表外的一種“做功”運動,也會導致人體肌膚充血,加快血液循環,因此一旦在洗澡之後立即進行按摩,由於洗澡和按摩的雙重作用,機體胃部和大腦就會相對缺氧,很容易出現虛脫或暈厥的現象。
8、拔罐後不宜立即洗澡
拔罐後也不能立即洗澡,否則易傷害皮膚,甚至還會導致二次受涼。
拔罐後,皮膚正處於一種被傷害狀態,比較敏感脆弱,此時去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若此時洗澡水溫度過低,就會讓毛孔正張開的皮膚受涼,所以拔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以免惹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