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umno 2015-2-13 00:00
街頭運動風,M-BENZ A、CLA、GLA-Class Street Style Edition特仕登場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0981.jpg[/img]
德國豪華車廠M-BENZ的NGCC(New Generation Compact Cars、新一代小型車)銷售策略成功後,接下來就要想辦法再提升銷量,並補足各車型陣容中不足的地方。因此2015年2月M-BENZ就針對德國市場所販售的A、CLA、GLA-Class三種車款,推出Street Style Edition(街頭風格)的運動化車型可選。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0982.jpg[/img]
這三款Street Style Edition風格的A、CLA、GLA-Class,最大特點就是全面標配AMG Line的各式內外觀套件,包括AMG前/後保桿、側裙、鑽石型水箱護罩(A-Class)、單橫欄三星廠徽(A-Class)、Mercedes-Benz字樣煞車套件、鍍鉻排氣尾管、雙氙氣大燈、18吋AMG輪框(GLA-Class為19吋)鋁製車頂行李架(GLA-Class)、運動懸吊(GLA-Class為加高越野懸吊)等。
至於在內裝方面A、CLA、GLA-Class三款Street Style Edition都標準配有雙前座加熱座椅、三輻多功能運動皮革方向盤、專屬AMG地毯、車內紅色對比縫線等內裝配備。至於A-Class還有Audio 20 CD音響系統;CLA-Class多金屬車門踏板(前、後);GLA-Class則有金屬煞車、油門踏板等,在內裝方面A、CLA、GLA-Class各有不同的專屬配備。
動力配置上德國M-BENZ並不想讓Street Style Edition特仕車,只拘限於特定引擎的車型,因此開放許多選項可搭配,像是A-Class就可搭配馬力120hp的A180汽油引擎車型,售價為27965歐元起(約新台幣100萬元),CLA180 Street Style為32665.5歐元起(約新台幣117萬元),至於GLA 200 Street Style則是33052.25歐元起(約新台幣119萬元),最後這三款Street Style Edition特仕車預定在2015年3月28日開始於德國販售。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0983.jpg[/img]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0984.jpg[/img]
八零後挑戰世界級大廠 勇闖智慧車機零的領域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2261.jpg[/img]
2015年CES以電腦為導航系統輔助人類駕駛的智慧汽車,正是知名動漫(閃電霹靂車)中阿斯拉的雛型,而2015年亦是劇中智能車載系統阿斯拉元年。今年,包含蘋果、Google、雙B等九大車廠在內的地球級大廠們,不約而同地投注大量資源於相關領域的研發,而一個台灣的新創團隊也在十來坪大小的研發總部裡,傾盡所有地展現自己的想像力,意圖在2015年打造出全球第一個智慧車載系統-他們心中的阿斯拉。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2262.jpg[/img]
這個平均年齡二十八歲的新創團隊深信智慧車機將提升人們的駕駛體驗,團隊運用創意,設計出宛如鋼鐵人般酷炫的使用者介面。架構在精心研發的CanX車聯網智慧雲端技術上,獨家率先整合雲端、車聯網與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的最新科技及運算方法,能因時因地為駕駛人主動提供最合適的建議,將可大幅提升行車效率與安全。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1.jpg[/img]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2.jpg[/img]
ADE-I 預留的無線行車安全感測週邊擴充介面,未來整合壓胎偵測器、穿戴式心跳計及車內氣體濃度感測器等各式週邊產品,讓主動式行車安全防護臻至完備。而內建的OT即時線上升級機制每三周更新一次,零時差體驗未來各種創新,是唯一能無限進化的智慧車載系統。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3.jpg[/img]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4.jpg[/img]
創辦人們浪漫地想著,台灣是全世界智慧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區之一,智慧汽車等相關的各式人才以及供應鏈應十分完備充足。於是四下探尋傳說中的伯樂與戰友,但滿懷熱情的他們通常連主事者都未能見到就被擋在接待處。當創辦人被問到最慘的拒絕經驗時,創辦人們笑問:「你真的那麼有空嗎?」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5.jpg[/img]
在被拒絕到麻痺之際,終於因為一則發佈在PTT的諦諾徵才文而讓產品開發出現一道曙光。隨後獲得台灣行車紀錄器第一大廠CANSONIC的影像硬體技術支援,讓團隊的成員們興奮到呆立數秒。雖然仍身處困境,其後陸續的軟硬體整合及雲端伺服調適等都因貴人們的相助而順利完成,終在2015年2月10日於PChome 24h購物獨家首賣。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6.jpg[/img]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7.jpg[/img]
創辦人Ocean則表示華人在全球汽車零件製造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未來電動車的發展中,台灣更擁有電子業深厚的基礎及高素質開發人才,這是台灣發展車用智慧裝置相關產業的三大利基。創辦人們深信在這個多元時代,誰擁有想像力,誰就擁有未來。只要能善用並整合既有資源,台灣定能創造出車用電子業的矽谷;而在陸陸續續遭遇許多不可能的可能後,團隊們更深刻地感受到台灣最可愛的地方就是永遠有人願意一起發夢。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8.jpg[/img]
台灣,一個最適合作夢的家。
[img]http://newsimg.autonet.com.tw/showpic/2015/2/bb50200199.jpg[/img]
衛冕2015 WEC總冠軍,2015 TOYOTA TS040 Hybrid LMP1發表並確認車手陣容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1001.jpg[/img]
隨著NISSAN確認進軍2015 FIA 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WEC、世界耐久錦標賽),並在日前發表前輪驅動設定的GT-R LM Nismo賽車後,另外一家日本車廠也接連公開新賽車以及車手陣容,即為TOYOTA Racing廠隊且更目標以2015 TS040 Hybrid LMP1賽車,再攻下2015 WEC總冠軍。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1002.jpg[/img]
在WEC賽事中,相信不少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6月舉辦的24 Heures du Mans(利曼24小時耐力賽),但其實除了這場在英國銀石賽道舉辦的賽事外,WEC其實還有另外7站賽事,而總歸後2014年LMP1組別的總冠軍還是由TOYOTA所拿下並奪得289的總積分,比起AUDI的244的積分還高出許多。
不過因為2015 WEC大家的目光都會繼續投向6月13-14日的24 Heures du Mans賽事,因此TOYOTA Racing廠隊的目標不僅要衛冕2015 WEC LMP1組別總冠軍,更要在這站賽事奪得更好的成績,才能打敗AUDI Sport Team Joest廠隊的R18 e-tron quattro賽車揚眉吐氣。所以2015年的TS040 Hybrid LMP1賽車,依然維持中置V8自然進氣引擎,以及搭配兩具電動馬達的Hybrid復合動力系統配置。
就單TS040 Hybrid LMP1賽車上所搭載的V8汽油引擎,即具備513hp馬力輸出,結合前、後各一具電動馬達的輔助下,綜合馬力更可達986hp。而面對2015 WEC LMP1組別的混戰,TOYOTA Racing依然與2014年相同推出兩輛TS040 Hybrid LMP1(車號分別為1、2號)應戰,車手則分別為Anthony Davidson、Sebastien Buemi、Kazui Nakajima,以及二號車的Alex Wurz、Stephane Sarrazin和Mike Conway。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1003.jpg[/img]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1004.jpg[/img]
[img]http://img.autonet.com.tw/news/img/2015/2/bb50201005.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