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唐高宗名臣裴行儉

obavia 2015-1-19 01:09

唐高宗名臣裴行儉

  裴行儉(619~682.5.20),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高宗時名臣。裴仁基之子。著有《選譜》十卷,以及《草字雜體》,今均佚。
  裴行儉貞觀中舉明經,顯慶初為長安令。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行儉私下和長孫無忌、褚遂良議論,被譖,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麟德二年(665)拜安西大都護,在西域時,諸部多慕義歸附。乾封初,召為司文(鴻臚)少卿。總章中,遷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與李敬玄、馬載同掌選事十餘年,甚有能名,時稱「裴、李」、「裴、馬」。當時承平日久,取得各種資格上吏部候選為官的人劇增,行儉和李敬玄委任員外郎張仁禕創立一些法規,使選任官職有一定的條例可循,為後來所承用。
  裴行儉少時從大將軍蘇定方學習兵法,後來領兵出征,善於料敵決勝。他誠懇待人,獲得士兵愛戴,故戰多取勝。調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與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今新疆庫車)。當時行儉受命冊送波斯王子泥涅師歸國,途經西州時,募得萬騎,便假為畋獵,以計俘都支,將吏於碎葉城為他立碑紀功。由於他「文武兼資」,高宗特授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同年,東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念反叛,行儉以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統兵三十萬出擊。開耀元年(681),以反間計逼伏念執溫傅來降,餘眾悉平。
  裴行儉善於識拔人才,軍中提拔的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齒常之等,都成為一代名將。公元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車薄率部再度反叛,威脅唐西北邊疆。唐高宗只好起用熟悉西域風土人情的裴行儉為帥,任命裴行儉為金牙道行軍大總管,率三總管兵分道進攻西突厥。裴行儉以國家利益為重,準備再次出征。但是軍隊尚未出發,裴行儉便於四月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縱觀其一生,大器晚成,厚積薄發。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私論國事,力推新制,可見其正直無私;料敵先機,決勝千里之外,可見其膽大心細。裴行儉文武兼備,實可謂有唐一代將相全才之翹楚也!裴行儉出生於中國史上聲名顯赫的三晉名門裴氏家族。據傳,裴氏祖先出於贏氏,是秦朝王室的同族,子孫繁盛、基因特優,將相接武,公侯一門。自秦漢以下至明清,宰相、將軍等達官貴人及各類名人代代輩出,至隋唐而極盛。裴行儉就是這個人才輩出的家族中最耀眼的一顆大星。但他出生的時候,卻是裴氏遭到重創的艱難歲月。
  裴行儉的父親裴仁基,隋末時任左光祿大夫,其長兄裴行儼是一員猛將,號稱「萬人敵」,其時父子均就職於洛陽。這個裴行儼就是《說唐》裡面那個隋朝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的原型,《說唐》故事裡她還有個姐姐嫁給了混世魔王程咬金。後來王世充稱帝洛陽,割據一方,爭奪天下,裴氏父子在其陣營為他南征北戰,戰功卓著。由於裴家是山西豪族,而李淵世鎮太原,與裴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鼓動李淵起兵的大功臣裴寂就是他家的堂親),加上這父子能力過強,遭到了王世充的猜忌和排斥。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裴仁基父子密謀棄王投唐,被人出賣慘遭殺害,並滅三族, 裴氏洛陽一支全部被殺。據考,裴行儉極可能是當年晚些時候出生的遺腹子,但他母子是如何脫難的,已經成了無法考證的謎案。
  裴行儉的軍事生涯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軍事思想,很值得後世兵家學習和借簽。他在軍事領域上的成就主要體現是:1、先謀後戰以智取勝的軍事思想。2、主張 「慎戰」,不打無把握之戰的戰略思想。3、臨危不亂,鎮定自若的大將風範。4、採取先緩後急,麻痺對方,然後攻其不備實施連續作戰,速戰速決的作戰指導。 5、待人寬厚,善於服眾。6、發現和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材,如程務挺、王方翼和黑齒常之等人。7、長於理論,善於總結經驗。裴行儉早年隨蘇定方學習兵法,在 軍事理論上造詣頗深,加上文官出身,所以善於總結經驗。裴行儉著有兵書《選譜》十卷,書中記載了安置軍營、行陣部統、克料勝負、甄別器能等四十六訣。後 來,被武則天全部取走,藏於宮中,未能流傳下來,甚為可惜。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高宗名臣裴行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