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ulau 2015-1-13 00:30
結節性硬化症有賴整合型門診及口服mTOR抑制劑治療
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顯性遺傳疾病,因體內抑制腫瘤生長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體內調控失衡,在多處生出結節腫瘤,使器官機能損害,進而影響患者精神及行為。社團法人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理事長施逸民表示,疾病盛行率推估有10萬分之7至12;據健保署統計,台灣罹患結節硬化症的患者約500位,是全世界疾病盛行率的十分之一,推測仍有許多患者未被診斷出來。
關於結節性硬化症的症狀,大約9成以上的患者會出現皮膚病灶,例如血管纖維瘤或白斑;而有8成以上的病人自幼時會有癲癇發作。結節性硬化症的患者,體內也可能形成其他非惡性腫瘤,在腦部、皮膚、腎臟、肺部、心臟、肝臟與視網膜等地方,以及伴隨神經或精神合併症。一旦懷疑罹患結節性硬化症,則應評估其他器官是系統是否亦有病理徵兆。
施逸民理事長表示,結節硬化症為全身系統性疾病,患者常需奔走於皮膚科、神經科、眼科、心臟科、腎臟科、泌尿科、牙科及基因醫學科等來回看診,徒增許多就醫時間。為免去患者奔走各專科之不便,結節硬化症協會致力推動醫院成立整合型門診,期望透過各專科醫師集中看診,並協助患者得到適當醫療照護,提升確診率與長期追蹤患者病況。
施理事長表示,過去結節硬化症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僅賴手術開刀切除或血管栓塞,但仍無法避免腫瘤再度復發及各器官功能逐漸惡化的命運。由於僅能依症狀治療或觀察,使結節硬化症患者的生活品質困擾不已。
所幸,2010年出現了mTOR抑制劑口服藥,針對致病的基因機轉調控,臨床試驗上有抑制結節硬化症腫瘤增生,幫助病患重拾生活品質,目前,該藥物在台灣已獲准健保給付於腦部腫瘤患者。不過,施理事長提到,結節硬化症患者8成以上併有腎臟血管肌脂肪瘤,更為醫療需求所在。2012年美國及歐盟已核准mTOR抑制劑口服藥,治療結節硬化症合併有AML的患者,但該藥物在台灣尚未取得適應症。他期望,台灣能盡快通過該適應症,使患者早日獲得治療,將是對他們的一大福音。
另外,結節硬化症協會網站重新改版上線,整合就醫資源及提供身心衛教觀念,以符合結節性硬化症患者之醫療需求,藉由接受醫療新知、彼此相互關懷、交換經驗,讓結節性硬化症家庭不再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