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大明謀臣劉伯溫到底是怎麼死的?

rsulau 2015-1-8 00:54

大明謀臣劉伯溫到底是怎麼死的?

  人們常常將劉伯溫和諸葛亮相提並論,事實上二人也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只是前看五百年,後算五百年的劉伯溫最終也沒有逃出朱元璋的如來佛手心。史書記載,劉伯溫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藥之後,病情加劇而死。許多人認為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殺掉劉伯溫的,不久之後,胡惟庸全家亦遭滅門之災。
  開國功臣往往不得善終,明太祖朱元璋殺功臣無數,因為他們觸動了王權的根本。在朱元璋討伐天下過程中,劉伯溫功勞甚大,在鄱陽湖大戰中甚至救過朱元璋一命,若不是劉伯溫,朱元璋早就被一炮轟死了。民間傳說劉伯溫能呼風喚雨,神通廣大,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明史》也稱讚他佐定天下,料事如神。劉伯溫性剛嫉惡,與物多忤,但他的悲劇不在於他的這種性格,而是他所遇非人。如果劉伯溫碰上的不是朱元璋這樣的雄主,而是像劉備這樣的仁主,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正因為劉伯溫料事如神,才惹來殺身之禍。天下安定,還需要劉伯溫這樣的不世奇才嗎?碰到朱元璋,劉伯溫怎麼都逃不過一死。由此不得不讓人感歎,開國功臣往往不得善終,這到底是制度問題,還是人性問題,又或是其他原因?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呢?
  朱元璋登基後,對付劉伯溫的方法與對付李善長如出一轍,只是劉伯溫在朝中的根基不像李善長那麼深,勢力也沒有李善長那麼大,朱元璋稍微耍了幾個花樣之後劉伯溫就死了。思慮周詳,乾脆利落,這正是朱元璋的一貫作風。劉伯溫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他往往利用自己的天文知識來達到進諫的目的。但是,即使是現在的天氣預報都有不准的時候,更何況明代?有一次劉伯溫就栽了一個觔斗,他以求雨為條件,向朱元璋透支了一項要求,朱元璋答應了,結果過了一個多月這雨都沒下。朱元璋心裡很高興,終於抓到了劉伯溫的把柄,表面上卻勃然大怒。劉伯溫一看不好,藉著給妻子辦後事的機會,告老還鄉了。
  朱元璋怎麼會忘了他呢?當年冬天就把劉伯溫給召回來了。劉伯溫打定主意要韜光養晦,朱元璋多次想給他封爵,劉伯溫就是不要。洪武三年,朱元璋授劉伯溫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劉伯溫被授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歲祿二百四十石。第二年,朱元璋賜劉伯溫回家養老。劉伯溫回老家後,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韜光養晦的功夫更加到位。就連一個小官,經過精心化裝騙入劉伯溫家中,劉伯溫得知實情後,也立即遠遠躲起來了。所以名為養老,實則避禍。
  但朱元璋不會忘記他的,胡惟庸也不會忘記。偏偏江山易改,劉伯溫秉性難移,他身在山野,心繫天下。在溫州、處州間有一塊地叫做談洋,是私鹽販子的老巢,方國珍就是從那裡起兵的。至正十三年十月,劉伯溫就是因為奏請元政府剿滅方國珍而獲罪,被羈押在紹興。現在劉伯溫希望朝廷可以在此地設巡檢司防守,以防動亂,結果遭到當地人的反對。劉伯溫便讓長子劉璉將這件事上奏朝廷。胡惟庸抓住機會,在朱元璋耳邊進讒言,說劉伯溫其實是看中了那塊地有王氣,便想在那裡築墳,將來自己的子孫就可以稱王稱帝,當地人不答應,劉伯溫於是就請求設立巡檢司,其實是為了一己私利。奸佞小人誣陷忠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朱元璋對此事的態度值得仔細分析,帝雖不罪基,然頗為所動,遂奪基祿。朱元璋心「動」的是什麼呢?是他相信胡惟庸所說,劉伯溫真的為自己選了一塊有王氣的風水寶地嗎?應該不會,如果劉伯溫想稱王稱帝,那他就不會出山來輔佐朱元璋打天下了。但是有一個理由肯定朱元璋心「動」,那就是劉伯溫的才能,這才是朱元璋不敢放心的地方。如今天下初定,萬一劉伯溫心生異志,或另投他人,那就麻煩了。
  還有一種可能,朱元璋的「所動」根本就是裝出來的,他要騙的人恰恰就是進讒言的胡惟庸。朱元璋殺劉伯溫的決心已定,卻不想親自動手,免得背上罵名,眼見胡惟庸如此急不可耐地要置劉伯溫於死地,正好順水推舟,借刀殺人。他也不用說什麼,只需要輕車熟路地做幾個表情,以胡惟庸的聰明伶俐立時便能明白,馬上下去動手準備了。兩人相互利用,但終是朱元璋老奸巨猾,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劉伯溫已經不能在家呆下去了,他啟程進京謝罪。朱元璋既不治劉伯溫的罪,也不放他回家。朱元璋和胡惟庸都在等待下手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等到了,劉伯溫生病了。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帶太醫前來看病,實際上是來提前送終。劉伯溫吃了太醫開的藥後,肚子裡就長了一個拳頭大小的腫瘤。一直等到劉伯溫病入膏肓,朱元璋才賜劉伯溫回家,免得他死在京城惹來麻煩。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親自做了一篇文章賜給劉伯溫,派人護送回家。劉伯溫回家一個月後就死了,終年六十五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明謀臣劉伯溫到底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