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82276761 2014-12-20 05:40
前蘇聯“通古斯卡”高炮
“石勒喀” 23 毫米自行高炮在1964 年一經問世就紅遍全蘇軍,其良好的戰鬥性能得到蘇聯陸軍官兵的一致認可,在隨後的1973 年“贖罪日戰爭”中大放異彩,取得重大戰果。但蘇軍仍然認為這種高炮並非理想火砲,有許多缺點:防空範圍較小,不超過2 公里;射高不足,只有1500 米;口徑小,裝藥量少,精度差,彈丸威力較低,毀傷能力不足;火控系統容易丟失目標。蘇軍認為若想提高自行高炮的性能和威力,必須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增加火砲口徑,加大火力;二是配備先進的全天候火控系統,力圖使自行高炮能夠在各種複雜環境下作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採用彈砲結合的方式增加防空範圍。
[attach]105298[/attach]
早在1962 年,“石勒喀” 23 毫米自行高炮剛剛定型時,蘇軍就開始探索理想口徑自行高炮。分別把AK-230 艦炮的轉膛自動機HH-30 、AK-630 的6 管轉管自動機AO-18 和圖拉儀器儀表設計局設計的雙管自動機AO-17 裝在“石勒喀”自行高炮上進行測試,同時還研製了全新的57 毫米雙聯高炮自動機AO-16 。在這幾種高炮自動機中,57 毫米的AO-16 首先被淘汰;其次是AK-230 艦炮的HH-3 ,原因是其向後下方抽殼,而ZSU-23-4 砲塔的排殼是向前側,總體結構變化太大;剩下的AO-17 和AO-18 彈道性能相同,但雙管的AO-17 結構簡單,零部件數量少,容易生產,對砲塔、砲架佈局影響小,因此最終選取定雙管自動機AO-17 作為未來自行高炮的改進方案,被命名為2A38 型自動炮。
研究表明,30 毫米口徑AO-17 自動機的綜合性能大大高於23 毫米口徑高炮,蘇軍把ZSU-23-4 高炮的23 毫米炮替換為30 毫米自動機以後,用兩種口徑的高炮對飛行高度為1000 米、速度為200-250 米/ 秒的米格-17 無人靶機進行對比打靶試驗,實驗結果是:由於彈丸裝藥量和威力的增加,相同戰果下30 毫米自動炮的耗彈量可下降2~3 倍,相同彈藥消耗量下30 毫米自動炮的毀傷概率可增加1.5 倍;射擊距離由原來的2500 米提高到4000 米,射擊高度從1500 米增加到3000 米;在打擊地面目標時效率更高,更容易擊毀輕型裝甲車輛。研究表明,把高砲口徑從23 毫米增加到30 毫米,其總體射速並沒有下降,但繼續增加口徑,高炮射速就會明顯下降。
[attach]105299[/attach]
[attach]105300[/attach]
[attach]105301[/attach]
然而軍方確有不同看法,經過7 年研製,蘇軍認為即使將“石勒喀”改進為30 炮,其戰鬥性能也並沒有質的飛躍。於是在1970 年6 月8 日,蘇聯部長會議國防委員會下達了427-151 號文件《關於研製新一代自行防空武器系統的決定》,研製新一代彈砲結合的野戰自行防空系統,以取代“石勒喀” 23 毫米自行高炮。該武器系統由圖拉儀器儀表設計局設計,整個武器系統代號為2 К 22 ,其中彈砲結合戰鬥部被命名為2C6 ,雷達火控系統由電子工業部烏里揚諾夫斯克機械廠研製,核心電子系統由電子工業部科研 院設計,底盤採用明斯克拖拉機廠出品的GM-325 履帶式通用底盤。
該武器系統的首席設計師由А . Г . 施布諾夫(А . Г . Шипунов)擔任,火砲和導彈總設計師分別是В . П . 戈良采夫(В . П . Грязев) 和В . М . 庫茲涅佐夫(В . М . Кузнецов),全套雷達電子導航通信設備由烏里揚諾夫斯克電子機械廠研製,總設計師為Ю . Е . 伊万諾夫(Ю . Е . Иванов),光電穩定瞄準系統由信號旗設計局和列寧格勒光學機械廠聯合研製,
蘇軍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石勒喀”高炮的搜索雷達存在很大缺陷,它不能很好的完成邊搜索邊跟踪任務,其雷達搜索漏警率高達80% ,只有在上級PU-12M 空情指揮處理車做出目標指示時,才能完成高效率射擊;而PU-12M 空情指揮處理車的目標信息又只能來自更加上級的P-15 (P-19 )低空預警雷達,這樣一來整個系統變得龐大而笨重,完全不適應蘇軍裝甲部隊大縱深高速突擊的戰術思想。蘇聯國防部要求未來的自行高炮必須配備探測距離16~18 公里,測距精度誤差小於30 米,波速角大於20 度,能伴隨裝甲部隊機動的預警和目標指示雷達。但這種要求又帶來高炮系統過於龐大笨重,軍方裝備部門嚴重懷疑該設計思想的可行性,以至於多次降低新一代自行高炮的研究預算,甚至在1975 年至77 年間停止了研製預算的撥付,他們的理由是現役“ OSA-AK ”型近程地空導彈機動性良好,有效防空區高達10 公里,近界也可以與高炮媲美,完全可以應付當前的空中威脅。就這樣,新一代自行高炮的研製走走停停,磕磕絆絆,很不順利。然而時代在進步,龐大而臃腫的蘇軍對世界陸戰武器的反應還是慢了,70 年代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力發展新型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對裝甲部隊的打擊距離也成倍增長,最遠可達10 公里,而且可靠性和抗打擊能力都有質的提高。這時蘇軍突然發現手裡的ZSU-23-4 高炮無法應對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先後服役的A-10 攻擊機和AH-64 武裝直升機,就是“ OSA ”、“箭-1 ”“箭-2 ”等近程地對空飛彈也處於弱勢,因為飛彈的反應時間長、近界太大,打擊直升機不實用。
手忙腳亂的蘇聯軍隊這時才突然想起來遠在圖拉儀器儀表設計局還有種正在研製的彈砲合一野戰防空系統,於是,“通古斯卡”的又重新被當成重點項目,再度重視。由於圖拉儀表設計局已經完成大部分研製工作,所以很快,1980 年8 月至1981 年12 月,“通古斯卡”在頓庫斯克國靶場進行了國家武器鑑定。1982 年9 月8 日,新一代自行高炮終於定型,被命名為2K22 式防空武器系統,綽號“通古斯卡”。1986 年初首先裝備蘇聯駐民主德國的坦克團團屬防空連。
[attach]105302[/attach]
1995 年薩馬拉“勝利日”閱兵式上的“通古斯卡”
蘇聯解體之前,西方國家對該武器一直充滿疑惑,先是把它稱之為ZSU-X 式自行高射砲和ZSU-30-2 式自行高射砲,並誤認為採用了T-72 坦克底盤。後來又將它命名為M1986 式30mm 雙管自行高射砲。後來北約組織發現這是一種彈砲結合武器,遂將其命名為SA-19 地對空飛彈,綽號“灰鼬”。1990 年,改進型“通古斯卡-M ”面世。在1992 年莫斯科航空展上,“通古斯卡”首次亮相,引起西方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印度等國的熱烈追捧。截至1993 年1 月,俄羅斯共生產並裝備了424 輛早期型“通古斯卡”防空武器系統,1999 年出口印度60 輛。改進型“通古斯卡M-1 ”式彈砲結合自行防空系統於2003 年8 月定型,採用9M311M1 導彈,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100 米/ 秒,換裝新式的搜索雷達,作戰反應時間縮短到8 秒,改進了車載穩定係統,抗干擾效能是基本型“通古斯卡M ”的1.3 ~1.7 倍。
作為世界最頂尖的高炮武器系統,“通古斯卡”誕生以來從沒參加過對空實戰,僅參加過一次地面戰爭。1994 年,俄羅斯軍隊打擊車臣的戰爭日趨白熱化,為了盡快贏得戰爭,12 月30 日,俄軍對格羅茲尼發動了“新年戰役”,北高加索軍區第58 集團軍的摩步131 旅剛 剛裝備了6 輛“通古斯卡”,被兩輛一組配屬到三個摩步營擔任機關炮“鐵掃把”,用於清掃盤踞在高樓內的車臣叛軍,但很可笑,在這次戰鬥剛一開始,6 輛“通古斯卡”就被車臣的伏兵全部擊毀。處女戰被全殲後,至今“通古斯卡”尚未參加過任何戰鬥(有圖片表明該炮曾經在2008 年俄羅斯打擊喬治亞的短促戰爭中出現過,但尚未發現進一步證據)。
[attach]105303[/attach]
1992 年莫斯科茹科夫航展上的通古斯卡
[attach]105304[/attach]
1995 年5 月9 日紅場胜利日閱兵式上的通古斯卡,搜索雷達處於行軍折疊狀態
[attach]105305[/attach]
1997 年在梅吉西工程機械廠百年慶典上露面的2C6M2 型改進型通古斯卡,使用GM5975 履帶式通用底盤
2K22 式“通古斯卡”防空武器系統由下列模塊組成:
1 、雙聯雙管30 毫米2A38 式30 毫米自動炮及其彈藥
2 、八聯9M311 式地空導彈
3 、液氣懸掛裝置的GM-325 履帶式底盤
4 、1RL-144M 目標搜索- 跟踪雷達系統
5 、1A29M 光學穩定瞄準具
6 、1A26 數字式火控計算機
7 、姿態穩定和測量系統
8 、測試設備
9 、導航設備
10 、維護支持系統
11 、通訊系統
12 、核生化防護系統
“通古斯卡”採用GM-352M 型履帶式底盤,乘員4 人,分別是車長、砲長、雷達操縱手和駕駛員。前3 名乘員位於砲塔內,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車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變速箱為液力機械式,每側6 個雙輪緣負重輪、3 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懸掛裝置為扭杆式。車內還有燃氣輪機輔助動力裝置、三防裝置、陀螺儀導航系統、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和加溫供暖裝置等。
“通古斯卡”的鋼裝甲焊接砲塔可360 °旋轉, 由帶有液壓俯仰裝置的整個武器系統\ 雷達系統\ 光學瞄準鏡、車載計算機系統、空調系統等組成。車長席位於砲塔前部右側,和雷達操縱手共用一個小型旋轉指揮塔。車長方位前有3 個大型儀表板,右側是甚高頻電台,左側是雷達顯示屏。車長負責指揮全車戰鬥、上下聯絡、指示目標和敵我識別,選擇用機砲還是飛彈交戰。雷達操縱手位於車長左側,負責控制搜索雷達,操縱火控計算機,向武器系統發出瞄準指令。砲長位於車長和雷達操縱手之後,負責雷達- 光學瞄準、操炮- 飛彈導引和三防裝置。
“通古斯卡”的火砲武器是2A38 型30 毫米水冷雙管高炮, 高低射界為-6 ° ~+80 °,俯仰速度為30 ° / 秒,採用電擊發。兩門火砲交替射擊,可以相互補償後坐,減小後坐力。每門砲的2 根砲管中有一根砲管的端部裝有砲口初速測速裝置,另一根砲管上有一細長的膛口裝置,用來防止對砲口初速測量儀的干擾。該砲彈藥基數為1904 發,射速在1950 發/ 分鐘~2500 發/ 分鐘的範圍內可調,最大射速為5000 發/ 分鐘,俄軍對外介紹該炮殺傷概率高達60% 。彈種包括:高爆破片榴彈、燃燒彈和曳光高爆榴彈,以一定間隔混裝於彈帶內,使用觸發/ 時間引信
[attach]105306[/attach]
[attach]105307[/attach]
該炮可以83 發~250 發點射攻擊距離在400 米以內、高度在3000 米以下的低空目標。俄國人自稱該炮有效斜距高達4000 米,但筆者對這個指標表示懷疑。
以35 毫米厄利空的KDA 型自動機與2A38 型AO-17 自動機相比較可以看出:前者初速高達1175 米/ 秒( 脫殼穿甲彈為1385 米/ 秒) ,比後者大得多,彈丸飛行4000 米時為5.96 秒( 脫殼穿甲彈3.72 秒) ,而AO-17 自動機彈丸飛行4000 米時間為9.3 秒,比前者多3.34 秒;在飛行3000 米時,前者為3.78 秒,比後者少1.92 秒。35 毫米厄利空彈丸飛行至1000 米處的時間為0.95s ,此時存速仍高達950 米/ 秒,幾乎跟2A38 型30 炮的初速差不多。
從炸藥重與彈丸重之比來看,35 毫米厄利空為20.4 ,30 毫米2A38 炮為12.6 ,前者明顯優於後者;在最大後坐力方面,2A38 遠遠大於35 毫米厄利空,二者相差2.26 倍,AO-17 是目前同口徑火砲中後坐力最大的,較大的後坐力對火砲精度顯然會帶來影響。
以960 米/ 秒初速的30 毫米炮,就想達到或超過採用了浮動自動機等先進技術,以“高炮精度之王”聞名於世的西方35 毫米高炮的射程,我認為地球科技恐怕無法做到,難道俄國人是火星人麼?
[attach]105308[/attach]
9M311 型防空飛彈
“通古斯卡”在砲塔兩側配備8 枚9M311 型防空飛彈,飛彈發射筒呈雙排配置,可以單獨俯仰操縱。9M311 飛彈長2.5 米,彈徑150 毫米,全重42 公斤,彈頭重9 公斤,可打擊飛行高度3500 米以下、距離800m 以內、速度在500 米/ 秒以下的空中目標,飛彈最大速度900 米/ 秒,平均飛行速度可達600 米/ 秒(1.7 馬赫),採用觸發/ 近炸引信,平均殺傷率65% 。該飛彈採用無線電瞄準線指令制導,飛彈發射後,砲長始終要將光學瞄準鏡中的瞄準線對準目標,飛彈飛行軌跡與瞄準線的偏差自動輸入至計算機,發出飛彈軌跡修正信號,跟踪雷達再將修正指令傳送到飛彈。飛彈上裝有雷射/ 觸發近炸引信。9M311 飛彈的設計很有特色,為兩級式,一級助推級較粗,二級無動力,飛彈發射後,助推器使飛彈在很短的時間內飛至900 米/ 秒的極速,然後拋掉助推器,二級彈體依靠動能飛向目標,通俗的說,相當於一顆能夠導引的大號砲彈。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大幅度降低飛彈重量,二級飛彈無動力無尾煙,很適合瞄準線導引的無干擾通視要求。該飛彈屬於兩頭冒尖的武器,優點大大的,缺點也同 樣明顯,由於在一級彈體未拋掉之前不能做大過載機動,因此其有效殺傷區近界比常規單彈體飛彈要大一倍左右,射程近界高達1500 米,也就是說,“通古斯卡”上的飛彈在1.5 公里內無法打擊目標,近端攔截只能交由機砲負責。
[attach]105309[/attach]
火控系統包括1RL-144M 雷達系統 、1A29M 光學瞄準具、1A26 火控計算機和航路角測量裝置等。雷達系統 由搜索雷達、跟踪/ 火控雷達和1RL-128 敵我識別裝置組成。E 波段搜索雷達天線位於砲塔後部,天線為拋物面型,不用時可折疊放下來。天線轉速為1 圈/ 秒,最大探測距離18 公里,可同時提供目標方位和距離數據。J 波段跟踪雷達位於砲塔前部,天線為圓盤形,有機砲和飛彈兩種工作模式。最大跟踪距離為13 公里。在飛彈攻擊時,跟踪雷達先鎖定目標,然後再轉到光學瞄準具跟踪目標,此時跟踪雷達只負責把彈道修正指令傳輸給飛行中的飛彈,只相當於有線導引反坦克飛彈上的導線。
[attach]105310[/attach]
[attach]105311[/attach]
[attach]105312[/attach]
[attach]105313[/attach]
[attach]105314[/attach]
[attach]105315[/attach]
[attach]105316[/attach]
[attach]105317[/attach]
為了充分發揮“通古斯卡”的持續作戰的能力,一個坦克團屬防空連組成一套防空系統,整套防空系統叫做2K22 系統,包括:
1 、六輛2C6/2C6 М“通古斯卡”自行高炮。
2 、六輛2F77 式彈藥運輸補給車(各裝有一個基數的8 枚導彈,和2 個基數,32 個彈夾,共3800 發30 砲彈)。
3 、六台ESD2-12 式柴油發動機,由彈藥補給車拖車牽引。
4 、一輛1R10 式維修保養車。
5 、一輛2V110 式維修保養車(烏拉爾-43203 掛車底盤)。
6 、一輛2F55 式維修保養車。
7 、一套1RL912 式導彈綜合測試車。
8 、一套9F810 式砲手模擬器。
9 、一套9M311UD 式導彈訓練模擬器。
10. 一套9M311GMV 式導彈全尺寸模型。
11 、一套9M311UR 式訓練模擬火箭分離裝置。
[attach]105318[/attach]
隸屬於莫斯科衛戍部隊的“坎捷米羅洛夫”近衛坦克第4 師下屬通古斯卡高炮的三色迷彩模型。坎捷米羅洛夫近衛坦克師駐守莫斯科州西南部的納羅- 福明斯克市,它是俄羅斯一支歷史悠久、戰功卓著的王牌英雄部隊,曾經被譽為“俄羅斯鐵拳”,該師是目前俄羅斯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 與塔曼近衛摩步第2 師齊名。8.19 事件中坎特米羅夫近衛坦克師和塔曼近衛摩步師按照國防部長亞佐夫的命令進入莫斯科市區,企圖控制包括最高蘇維埃大廈在內的關鍵要點,但很快被葉爾欽的坦克演說爭取過去,臨陣倒戈,站到了人民一邊,沒有發生交火。該師還參加過1993 年俄羅斯憲政危機時期攻擊莫斯科蘇維埃大樓(白宮)的軍事行動,以及1994 年的車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