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s 2014-12-20 00:42
西夏的建立
元昊(又名曩霄),小名嵬理(西夏語為「惜富貴」,似漢語小名「來福」之意),其母為衛慕氏。由於當年率黨項騎兵襲取回鶻甘州城成功,拓土奪城,元昊凱旋後即被其父李德明立為太子。「性雄毅,多大略,能創製物始」,可以講此人生下來就是個人上人的料子。元昊「圓而高准,身高五尺餘」,個子不高,面相很似藏畫上的人物,而且自年青時就愛奇裝異服,衣長袖緋衣,冠黑冠,讓人望之森然。從智力方面講,元昊是個通才,曉浮圖學(佛教意理),通蕃漢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攜《野戰歌》、《太乙金鑒》,智勇雙全,是個罕有的冷靜、冷酷的邏輯型思維的政治人才。
為皇太子時,元昊多次勸其父李德明不要向宋朝稱臣。李德明表示:「我們長久以來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國耗民疲。而且,我們黨項人三十年能衣錦服綺,都是宋朝的恩賜呵,不可輕易辜負。」元昊大言:「衣皮毛,事蓄牧,乃我們蕃人的習俗。英雄在世,當圖王霸大業,何必介意綿綺細事!」狼子野心,可見一斑。繼位後,元昊勵精圖治,明號令,以兵法勒諸部,對黨項諸部進行了更為嚴厲的控制,同時,恩威並施,常以會獵為名,每有所獲,則下馬環坐飲,割解而食,各陳所見,擇其所長,很有親民作風。同時,元昊對西夏內部的官制下大力氣進行改革,設立了中書、樞密、三司、御史台、翊衛司等一系列詳盡的府衙,分由漢人、黨項人統管,並分設蕃學和漢學,培養後備人才。當然,中央官制方面,元昊大多搬襲宋朝的官制,但俸祿方面就比宋朝差得好遠。
元昊繼位後除改名為「曩霄」以外,又自稱「嵬名兀卒」,即黨項語的可汗號(「兀卒」在黨項語有「青天子」之意。)「嵬名」之意,後世和當時就解說紛紜,據歐陽修所記,應是拓跋鮮卑「元」姓的黨項音譯,元昊不姓李,不姓趙,一拋唐宋兩大中原王朝的賜姓,改為拓跋鮮卑的「皇族」姓(北魏孝文帝改制時,把「拓跋」皇姓改為「元」姓),顯然是為稱帝做精心準備。而且,公元1032年,是宋仁宗「明道元年」,元昊認為「明道」的年號犯其父親李德明之諱,自己在國中改元為「開運」,依禮,當時元昊的西夏是宋朝藩屬,當然不能有自己的年號。可笑的是,「開運」年號是五代後晉的倒霉年號,施行後才有漢儒指出此年號不吉,元昊又改為「廣運」。自此之後,西夏便自行一套年號體系。
在官制等方面推行漢化的同時,為了增強黨項的民族意識和身份識別,元昊又強行發佈「禿髮令」,並以身作則,自己先把腦袋頂上一圈頭髮剃光(有點像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三日為限,不從者「許眾殺之」。當然,黨項人禿髮並非一件難事,不似清初漢人剃髮那麼有心理障礙。禿髮之舉,完全是元昊驗證自己統治力和明晰民族識別的一種手段。同時,元昊又對黨項官民服飾進行了嚴格規定,文官帕頭、(左革右華)笏、紫衣、緋衣。武官則冠金、銀帕起方鏤冠,衣紫旋襴,一般百姓只能穿青綠服色。至於元昊自己的打扮,也很獨特:「衣白窄衫,氈冠紅裡、冠頂後垂紅結綬」怎麼看怎麼像日後李自成的裝束。
接著,元昊還自製蕃書(西夏文字),命野利仁榮演繹之,夷狄稱國,創製文字一般都是必不可缺的步驟。西夏文「字體方整類八分,而(筆)劃頗重複」,結構十分複雜,相較漢字,大有床上架屋、畫蛇添足之勢。估計西夏文字並非元昊「創製」,肯定是野利仁榮主持,有一套「班子」研究製作。相較遼朝的契丹大字,西夏後來其皇族皆為蒙古人殄滅無餘,但後世出土以及敦煌文獻中存留的實物十分豐富,特別是《蕃漢合時掌中書》,完全類似現代的雙解字典,西夏文、漢文全雙解,成為後世閱解西夏文字最珍貴的「工具書」。
做畢這些禮儀、制度、文字等方面工作,元昊還需要顯示一下自己的武功,於是,派大將蘇奴兒率二萬五千名黨項勁卒進攻吐蕃的唃廝囉政權。唃廝囉是昔日強盛的吐蕃王國贊普的後裔,本來生於高昌,少年時代被一個羌人當作「奇貨」帶到河州(今甘肅臨夏),知道其身份後,當地人名其為「唃廝囉」,吐蕃語是「佛兒」的意思。當地吐蕃諸族重血統,唃廝囉被擁為「贊普」。後來,漸漸成人的唃廝囉與擁立的吐蕃酋長發生內哄,自行出走,後在青唐(今青海西寧)建立起政權,附近諸族紛紛歸附,有眾數十萬。唃廝囉一直接受宋朝冊封,採取抗夏附宋的策略,常年與西夏兵戎相爭。但是,蘇奴兒一軍遭到吐蕃軍強烈反擊,敗死略盡,連蘇奴兒本人也被俘。氣急敗壞之下,元昊親自出馬,率數萬大軍猛攻貓牛城(犛牛城,今西寧西北)。打了一個多月,黨項兵也攻不下堅城。元昊用計,詐稱要和吐蕃人約和,待其守城主將開城門準備宴飲盟誓時,元昊突然進攻,殺進城中,把城內居民和守兵殺得一乾二淨。緊接著,元昊又率西夏大軍,在吐蕃境內晝夜不息,轉戰四方,四處攻城,雖然吐蕃的青唐都城未被攻下,元昊仍舊取得瓜州、沙州和肅州三個戰略要地。南還時,元昊怕吐蕃兵躡追,又舉兵猛攻蘭州諸羌部,並於凡州築堅城,以免他日後侵宋時吐蕃兵會從他背後進擊。
元昊很有雄略,他在黃河以北布軍七萬,以備遼國;在鹽州路佈兵五萬,以備環慶等地的宋兵;在宥州路布五萬兵,以備鄜延等地的宋軍;在甘州路佈兵五萬,以備吐蕃和回鶻。同時,簡選善射便馬的壯士五千,號為「六班直」,以充御林軍。至此,元昊擁有了夏、銀、綏、宥、野、靜、靈、鹽、會、勝、甘、涼、瓜、沙、肅數州之地,他自居興州,依山阻河,於宋寶元年(1038)正式稱帝,時年三十。當然,稱帝之事,怎麼也要向宋朝有個交待,元昊便派使臣去汴京,宣告自己稱帝一事。其上表內容如下:「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遠祖思恭,蓋拓拔之遠裔,當唐季率兵拯難,受封賜姓。祖繼遷,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舉義旗,悉降諸部。臨河五郡,不旋踵而歸;沿邊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從朝命。真王之號,夙感於頒宣;尺寸之封,顯蒙於割裂。
臣偶似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塔彈.張掖交河,莫不從伏。稱王則不喜,稱帝則是從。伏願以一垓之地,建為萬乘之邦家。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年號天授禮法延柞。
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歡好。魚來雁往,任傳鄰國之音;地久天長,永鎮邊防之患。至誠瀝肯,仰俟帝俞。」
雖然元昊奏的語氣不乏謙恭,但對於宋朝來講,藩國一下子變成「友邦」,國王變成皇帝,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大逆不道之事。
元昊稱帝前,已經清洗了西夏內部對他地位有威脅的部族首領,不僅把衛慕族首領山喜整族人扔進黃河淹死,甚至連他自己的親生母親也不放過,以毒酒毒死。元昊的母親本人就是衛慕族人。野蠻民族母氏勢力確實很有威脅,但一個母后也不能容,元昊確實是非常殘忍之人。不僅如此,元昊把自己的妃子衛慕氏(也是他表姐)連同衛慕妃為自己生的兒子也一併殺死,斬草除根,狠到連自己的骨肉也不放過,元昊真乃天下大忍之人。稱帝前,由於分掌西夏左右廂兵的大將山遇惟亮勸說元昊不要與宋朝翻臉,元昊又準備誅除山遇一族。這位老臣得知消息後,攜家屬二十多人準備逃往宋朝邊將李士彬處(李士彬本人也是黨項族)。中途,宋朝的延州知州郭勸抓住山遇惟亮一家人,怕收留山遇惹起邊事,竟然派人把山遇一家人押還給元昊。元昊大怒,把山遇惟亮及其兒子縛於樹止,與眾軍將一起,彎弓搭箭,把這位老臣及其兒子射成刺蝟,然後又戮屍洩憤。
元昊稱帝,宋廷上下非常憤怒,馬上下詔削奪元昊官爵。但是,眾大臣還沒有意識到西夏威脅的嚴重性,認為「元昊小丑,出師征討,旋即誅滅!」惟有諫官吳育一人憂心忡忡:「元昊已經稱帝,不可能自己再改回原先的稱號,而且他一定做好充足的戰爭準備。當今之計,應暫且答應他的要求,讓他沒有口實興兵,同時嚴命邊將抓緊戰備,爭取時間,待其發兵來攻,兵禍還可能不會太深。」當時,張士遜任宰相,認為吳育迂腐可笑,不聽。
不僅削奪元昊爵號,宋朝還立刻斷絕雙方的互市,在邊境張貼告示,稱有斬元昊之首者馬上授與定難軍節度使一職。元昊聞訊一笑,宋朝的反應早在意料之內,他又派遣使臣,把宋朝先前賜予的旌節和誥敕皆封匣送回,書表語氣傲慢無禮,再不拿宋朝當回事。此後數年,對宋朝,經延州之戰,好水川之戰以及定川寨之戰三大戰役,元昊率黨項兵殲滅宋軍精兵數萬;對遼朝,河曲大戰,元昊又在1044年大敗攜10萬精兵御駕親征的遼興宗。這樣,元昊完全奠定了宋、遼、夏天下三分的局面,西夏的獨立成為鐵板一樣的現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