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s 2014-12-17 22:53
一輩子的功課 慢性隅角閉鎖型青光眼
一位年近75歲的女性患者,因為視力模糊到眼科求診,才赫然發現眼壓高達35毫米汞柱,原來是白內障併有慢性隅角閉鎖型青光眼。詢問她之前是否知道有青光眼,她感到奇怪的問:「25年前醫師說懷疑有青光眼,已經追蹤了十幾年說都沒問題,我想應該就沒事了吧,就沒再看診,怎麼知道現在老了還會出現問題?而且我也沒有眼睛紅痛、頭痛想吐啊?」
[attach]105145[/attach]
其實,並非所有青光眼都會有明顯眼痛頭痛的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陳子儀說,簡單的青光眼分類有隅角開放性、隅角閉鎖性及先天性三種,基本上,各型青光眼病因相異,因此治療方針也不同。 其中,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在東方人比例較高,尤其是遠視患者,主要是因為角膜與虹膜之間的空間較狹窄(前房短淺),不利房水正常排出,房水蓄積,於是眼壓上升壓迫視神經,造成視神經萎縮,此型的青光眼較會以急性發作表現,特別是昏暗環境或晚上時段,臨床上稱之為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
陳子儀表示,急性發作時,病人會視力模糊,看燈光周圍有彩虹光暈、眼睛紅痛、頭痛、噁心嘔吐,只要能盡早處理,通常眼壓都可以控制穩妥,之後再進行虹膜造孔雷射或加上藥物治療,若是眼壓仍居高不下,大概要考慮手術一途。另外,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也可能間歇性發作,或是以無症狀的慢性青光眼表現,眼壓的緩慢上升,病人往往不自覺,偶然在門診才被發現而診斷。
簡而言之,對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治療,目前最被採用的方法是雷射或雷射加藥物治療。若眼壓無法控制穩定,視神經持續惡化,則必須手術治療。 許多疑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定期追蹤皆安然無恙,但隨著年齡增長、白內障形成,此時增厚的水晶體會使原本已狹窄的隅角更惡化,因此年老後終究形成間歇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或慢性青光眼,也是時有所聞,當然,也有可能以急性發作表現,只是,前兩者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
陳子儀提醒,任何種類的青光眼,都是一輩子的功課,需定期檢查,以免惡化而不自知,因為青光眼造成的視神經損壞不可逆,如能定期檢查並及早發現與治療,則可在有生之年不受青光眼威脅,保有良好視覺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