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s 2014-12-15 00:09
嬰幼兒太安靜? 小心為發展遲緩
現代人往往孩子生的少,許多新手爸媽育兒經驗不足,又缺乏社會參照,在不了解孩子的發展里程之下,常可能忽略幼兒語言發展遲緩的狀況。臺北市衛生局於102年首創「早期療育ING,發展進階不NG」親子工作坊,透過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以「早期療育」與「親子共學」來協助,有效提升家長在居家教養的技巧,減少兒童語言表達障礙。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醫療服務資訊系統」資料分析,每年接受療育的人數約有4200人,療育兒童中,接受語言、動作和社會情緒治療的比例,分別為40%、36%和26%。
新光醫院醫師謝如蘭表示,家長要觀察兒童是否發展遲緩,有幾項特徵可注意,包括嬰兒期太安靜、對聲音缺乏反應;到2歲仍無語彙、到3歲仍無句子出現;3歲後仍說話模糊不清;4歲後句子仍不到3個字等,若有類似情形,最好能把握3歲以下的黃金期治療。
為服務有需要的家長,臺北市衛生局於103年,委託臺大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新光醫院,針對設籍於臺北市,1歲半到3歲的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舉辦15個梯次的親子坊,共73組且全程免費。
在每梯約6周的課程後,三家醫院在幼兒語言表達和互動,皆有明顯改善;而家長在教養技巧和減輕家庭負荷的測量中,也皆有進步,顯示親子坊的訓練,有不錯的成效。
親子坊能達到成效,主要是仰賴小班經營方式,讓跨專業的團隊能透視家庭互動和溝通障礙,並提供個別計畫。
舉例來說,新光醫院在互動過程中,發現有家暴家庭,工作坊特別針對家長和幼童的情緒,提出減緩負荷的協助;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則讓疑似自閉的兒童,開始願意安慰其他哭泣的小朋友。
若家中有發展遲緩幼兒,想尋求協助,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