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s 2014-12-13 01:47
落魄的昭和天皇
1944年6月開始,美軍對日本佔領的塞班島發起進攻。登陸之前,美軍先對塞班島實施了空中打擊。組織轟炸塞班島的是韓塞少將,他的指導思想是要「精確打擊」,也就是將轟炸鎖定在軍事目標上,最大限度地減少殃及民用設施。美軍攻佔了塞班島後,美國換上了魯梅少將,讓他接任美國空軍第21師轟炸司令。日本發動全面對華戰爭後,日本軍機多次對中國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人口密集城市進行狂轟濫炸,從來沒有考慮過中國民眾的生命、財產問題。日本軍隊對美軍發動攻擊也多採取偷襲、夜襲等手段,甚至用偽裝的紅十字船運送軍人、武器,基於上述理由,美國起用了對德國漢堡進行地毯式轟炸有功的魯梅,魯梅的指導思想是:日本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僅僅對大的軍工廠實施轟炸,無法摧毀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魯梅因此改變轟炸方針,將他在漢堡實施過的地毯式轟炸轉用到了日本本土。1945年3月9日夜,從塞班島起飛的334架B29轟炸機,將總重量2000噸的燃燒彈投在了東京,這次轟炸瞬間造成10萬人喪身火海。日本的軍國主義領導人曾叫囂:「即便讓東京化作焦土也要抗戰到底。」這次美軍轟炸果真將東京變成了「焦土」,兩周後昭和天皇視察了完全成為廢墟的東京,這次轟炸造成的實際傷亡人數超過了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可昭和天皇為保存「國體」,依然號召將戰爭繼續下去,要日本全體國民「玉碎」。
1944年,魯梅已經官至美國空軍總參謀長,日本首相佐籐榮作授予他一等旭日大綬章,表彰他「戰後協助日本建立航空自衛隊」。向強者鞠躬,對弱者欺負,無論對個人還是集團,日本人都不忘這一「處世法則」。魯梅以及他所屬的美國,向日本空投了燃燒彈、原子彈,美國徹底打敗了日本,日本因此向強國「鞠躬」。明知魯梅組織了對東京的大轟炸,為了避免有人以他組織實施了「地毯式轟炸」而表示反對,日本就表彰他「幫助組建航空自衛隊」。日本禍害中、朝50年,豐臣秀吉的子孫依然像當年豐臣軍在朝鮮燒殺掠搶時那樣,戰敗了,撤回日本本土就算是對亞洲兄弟的照顧,別說沒有一分錢賠償,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二戰日本投降後,對戰爭期間造成3000萬中國人死亡,6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日本僅說句「對不起」就算結束了。二戰後日本也向中國投降,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蔣介石呼籲國民「不念舊惡」、「以德報怨」,讓在中國的200萬日本人輕輕鬆鬆、平平安安地就返回了日本,日本也沒向蔣介石發過一枚獎章。
日本戰爭期間給周邊國家以及國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傷害,一個戰敗國,現在還要跟中國、俄羅斯、朝鮮爭奪領土。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嚴重地妨礙了中國的和平發展與進步,戰後中國發展緩慢,日本人依然用中國人「劣等」,日本人「優秀」來作為答案。日本在對待中、美兩個國家時,態度截然不同。應對中國等受害國支付賠償時就賴賬說沒錢;可對支付美軍駐紮費從來不含糊,20世紀50年代每年1億多美元,現在每年50億美元。
1945年9月27日9時50分,昭和天皇身穿晨禮服,頭戴大禮帽,離開皇宮首次拜訪佔領軍司令官麥克阿瑟。皇后讓陪同者抱上一大束鮮花,這是皇后為了贈送給麥克阿瑟夫人,特命手下從新宿御苑的溫室裡採摘來的。關於是否要贈送鮮花,宮內還為此進行過爭論,後來懷柔者的意見佔了上風,據說這樣能給戰勝國一個好印象。三個月前,英、美還是「鬼畜」,現在相互應酬已經不是用槍炮,而是天皇親自送鮮花。
1891年,沙俄皇太子環遊世界途經日本訪問,其間一名擔任守衛工作的日本警察,突然抽刀砍向沙俄皇太子尼古拉。日本懼怕沙俄因此向日本宣戰,竭力安撫皇太子。明治天皇后來親自前往尼古拉入住的旅館,向他道歉並一直將他送上停泊在神戶港中的俄國巡洋艦。因當時俄國實力遠大於日本,日本方面非常擔心明治天皇上了船就被扣留。這次昭和天皇親自前往佔領軍控制區拜會麥克阿瑟,日本也非常擔心美國是否乘機拘捕昭和天皇。9月20日,籐田侍從長為此專門去打了前站,在確定美方沒有扣押天皇的意圖之後,終於安排了這次拜會。與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巡洋艦上隆重舉行日本投降儀式不同,這次訪問是「以私人身份」在「絕密」條件下進行的。以前昭和天皇外出都是「巡幸」,從未有過「上」去主動見「下」。這次天皇要屈駕登門拜訪,而且是對「外夷」進行「表敬訪問」,它本身表明「上下」關係已經發生根本逆轉。美國是戰勝國,日本是戰敗國,麥克阿瑟成為了昭和天皇的「上司」,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下」去見「上」也屬情理之中,可這種「上下」、「強弱」轉變屬於「高度機密」,不能讓日本國民知道。
為了保密,昭和天皇選擇了輕車從簡的方法,將警衛人員減少到最低,御用車也沒有用,昭和天皇乘一輛黑色轎車前往美國大使館。這次也是天皇的車首次遇到紅燈停下,因為沒有通知交警,當昭和天皇乘坐的黑色轎車遇紅燈停車時,市內電車還從車旁駛過。黑色轎車沒有從正門進入美國大使館,而是沿著美方指定的路線進入。沿上坡路到達美國大使館門前時,手持步槍的衛兵示意停車,天皇下車後,步行進入建築物。這時翻譯還在後面的汽車裡,侍從急忙跑到後面將翻譯叫來。美國方面有人出來迎接,天皇每看到一個人就鄭重行禮。麥克阿瑟沒系領帶,穿著開領軍用衫,在會客室的門前等候。誰也沒有注意到,麥克阿瑟的夫人金麥克阿瑟和兒子阿薩,在約定「絕對不許出聲」的保證下,躲在帷幕的後面偷偷觀望「現人神」。看到天皇進入,麥克阿瑟迎上去與昭和天皇打招呼並用手拍天皇的肩膀,天皇向他深度鞠躬。
開始約定只談15分鐘,以往「行幸」對時間有嚴格規定,可這次畢竟不同。實際會見比原計劃延長了20分鐘,一共35分鐘。離別時,麥克阿瑟從會客室送天皇到大廳,他再次伸出手來與天皇握手,天皇再次鄭重地鞠躬行禮。28日凌晨,東久邇政府得知當日的報紙將刊載昭和天皇訪問麥克阿瑟的消息並同時配發兩人的合影,政府立刻召集內閣會議討論並緊急下令,禁止當日報紙發行。佔領軍得知此事後,立刻以命令形式發出通告,下令解除「禁止發行令」,要求「撤銷對新聞及通訊自由的一切限制」。
在日本,連地名都有「縱向」的「上下」之分,去東京是「上」東京;離開東京是「下」地方,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更不用說了。對誰應該訪問誰,穿戴應該如何,會見時誰應該在休息室等待,這些都依據「縱向」有嚴格規定。天皇見人是「上」接見「下」,這時,「下」必須穿好禮服前往皇宮,在規定時間到達後,須先在休息室等候接見,侍從到時會將來訪者帶入專門房間「謁見」天皇,來者向天皇行最敬禮,講最高敬語,天皇則用幾句話回應。而這次報道會將「縱向關係」這一天機洩露,昭和天皇親往麥克阿瑟辦公地,儘管沒有出現在「密蘇里」號軍艦上的投降儀式上,可親自去美國的地盤就等於去投降了。公開照片就更要不得了:麥克阿瑟身著便裝;天皇身穿大禮服,麥克阿瑟雙手叉腰「稍息」;昭和天皇「立正」,對「縱向」敏感的日本人,一看這張照片就會明白一切,照片猶如美國投向日本的第三顆原子彈。
會見時的談話內容至今仍屬高度機密。1963年的《麥克阿瑟回憶錄》中說:「天皇非常緊張,他接受敬煙時兩手有些顫抖,自己曾努力設法安慰他,但天皇說戰爭的一切責任都在他自己,他為接受聯合國的裁決才來到這裡。」在美國人的安排下,1946年1月1日昭和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昭和天皇向日本國民宣佈:自己是「人」而不是「神」,這與麥克阿瑟妻小在帷幕後看到的事實相符。聯合國軍司令部的美軍認為,天皇是個「戴眼鏡、近視又駝背的小老頭」,一個平凡、普通的人而已。
1946年2月19日,天皇進行了戰後首次出巡。與戰前不同,天皇不能再乘坐帶有菊花徽章的皇室專車了,沿途的警衛級別也已大大降低,以前天皇出巡,每隔幾米就站一個警察,所有看到天皇車隊的人,必須行最敬禮或匍匐在地上致敬,不允許任何人從高處俯視天皇。這時昭和天皇已經發表了「人間宣言」,美軍要用對待正常人的方式對待他,這樣更能說明日本發生了轉變。
昭和天皇到達訪問地點後,天皇立刻變成美軍記者任意擺佈的道具,他們對著昭和天皇大喊:「往這邊走,臉朝那邊。」有時還推他、拉他,很多照相機、攝影機同時對準天皇。就在天皇即將結束當天的出訪準備返回時,幾十名前來擔任警戒的美國兵要一睹天皇尊容,有人甚至爬上了車頭,還有人從車窗伸手進去要求與天皇握手。佔領軍是勝利者,天皇也無可奈何。
天皇多次被推搡,有的往這邊拉,有的往那邊拉,像玩具一樣推拉得不像樣子。但他全不在意,一點也沒有厭煩的樣子,一味任人擺佈。擔任警衛的侍衛想:「為了日本的復興,為了國民,他在忍其所忍。」幾個月前昭和天皇擺佈他人,還曾經希望成為世界的領導人,「變大」沒有成功,反而「變小」了,到了「任人擺佈」的地步,日本人對此的反應是:「天皇在忍。」好似當年德川家康之對織田信長。
1946年3月5日,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詹姆斯司徒達多校長為團長,由20多人組成的美國教育使節團一行來到日本。總司令部認為:只有改革日本的教育制度,才能促進日本的民主化,特邀教育代表團到訪日本。3月27日下午,天皇在皇宮接見了該代表團,會見時昭和天皇突然對團長提出:「想給皇太子請一位美國家庭教師。」
昭和天皇的這一要求讓美國代表團大吃一驚,後來他們決定滿足天皇的要求。代表團回國後,司徒達多推薦了兩名女性候選人,他將候選人的個人簡歷寄給了日本宮內省,以供選擇,宮內省最終選擇了勃古寧夫人。勃古寧夫人40多歲,丈夫是大學教師,他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勃寧古夫人在美國基督教教友派的福利團體中工作。10月,她離開美國來到日本。她的年薪為2000美元,而當時美國同齡的女公務員的年薪只有300美元。
在明治憲法頒布前,藩閥政府先制定了《皇族身位令》其中第十七條規定:「皇太子、皇太孫滿10歲時,任陸軍及海軍武官。」昭和天皇出生在明治天皇在位時,11週歲那年,他作為皇太子被任命為陸海軍少尉。昭和二十年(1945)3月,日本陸軍內部文件寫明:皇太子任少尉,出任近衛步兵第一聯隊隊副,歷屆皇太子出任近衛步兵第一聯隊隊副已經成為慣例。為此,還在營地內給皇太子專門搭建了一個白木的站立平台。
1946年皇太子12歲,昭和天皇10歲時起開始單獨學習帝王學,因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皇太子不能再當軍官並在專門為他設立的學問所裡單獨學習了。皇太子與一般貴族子女同樣,進入「學習院」學習。勃古寧夫人到達日本後,開始擔任皇太子所在班的英語教師。日本為她專門配備了女助手、專職司機及幾個傭人,安排她住在一棟被美軍一度沒收後又返還的豪宅裡,傢俱也都是皇室專門定做的高級傢俱,皇室的侍從說:「她的生活水準高於皇族。」作為皇太子的家庭教師,她在日本一共工作了三年。她卸任回國後,皇室也表達了一些對她的不滿,「從未想過學一點日本文化和日語」「直到今天,她仍依靠《皇太子之窗》的版稅生活」。
勃古寧夫人初到學習院上英文課時,為了方便記憶,首先給班裡的每個日本孩子起了一個英文名字,她給皇太子起的名字是「雞米」,雖然皇太子最初曾說:「我是皇太子」,但後來還是接受了「雞米」這個美國名字。除了在課堂上教授英文之外,勃古寧夫人還到皇太子的臨時公館,給他單獨授課一個小時。宮內省不放心皇太子一人學習,又請了一個女監在旁邊跟隨。宮內大臣石渡莊太郎在皇室記事簿上寫道:「請美國人當家教是為了奉承美國人。」
從1945年10月中旬起,芝高輪的「光輪閣」就變成了二戰後的「鹿鳴館」。「光輪閣」是昭和天皇的弟弟高松宮的官邸,高松宮曾出任過海軍軍令部長(海軍參謀長),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他經常在官邸舉行晚宴,招待聯合國軍司令部的高級軍官。每次招待10人左右,不邀請軍官們的妻子,但是高松宮妃每次都要出來接待。餐桌上的高級菜餚與酒類即使在外國也難見到,麥克阿瑟的高級副官菲拉茲准將、副參謀長威路比少將等,都出席過在這裡舉行的晚宴,針對一般美軍官兵有政府主辦的「慰安所」;對高級軍官則有「藝妓」,日本要上下齊動員,伺候好美軍的「上下」。
昭和時代,日本每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日本國內的行政機關都會隨之更名一次,「九·一八」之後設立了「滿洲事務局」,「七七」之後擴大為「興亞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更名為「大東亞省」,也就是說,整個東亞都歸日本內閣中的一個省管轄。各國都要建立祭祀天照大神的神社,滿洲國皇帝溥儀將「神道」定為「國教」,1940年他第二次去日本訪問,主要任務是將「神器」的複製品帶回滿洲國分祭,每天早上要對東京「遙拜」。
戰敗了,日本從「上」的地位上跌落下來,儘管如此,昭和天皇既沒有轉信大慈大悲的東方佛教;也沒有選擇「四海皆兄弟」的伊斯蘭教,他選擇了麥克阿瑟篤信的基督教。天皇夫婦成為了基督教徒,古老的皇宮中傳出了「讚美詩」的歌聲。天皇夫婦請基督教徒進宮為自己以及子女進講《聖經》,以前總穿大元帥服的昭和天皇也開始穿西裝出現在公眾面前,不過,一切都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終止了。1951年4月,麥克阿瑟被免職並離開日本回國,同年9月日本在美國簽署了《舊金山和平條約》,1952年4月28日生效,美國人一走,神道長老昭和天皇就對《聖經》說再見了,這一年進講也取消了,天皇夫婦參拜了靖國神社。這是中斷了7年後的首次。
麥克阿瑟本人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對他來說,能夠把福音普及到異邦乃是神聖無比的使命。他同時認為,由於日本戰敗,造成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一片空白,這正是向日本人傳播福音的絕好機會,他向來日本布道的美國基督教人士提供從車船票到通訊手段等各種方便,從1945年到1951年,美國派駐日本的牧師就多達2500人,發放《聖經》約1000萬部。可從結果上來看,戰前日本的基督教徒(新教)人數約10萬人,麥克阿瑟1951年離開日本時全日本的信徒人數也仍然是這麼多,只是天主教徒增加了五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