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拿破侖入侵俄國導火索是何?

Sopa 2014-12-9 20:41

拿破侖入侵俄國導火索是何?

  拿破侖,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說起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軍事統帥,不能不提起他。如果說古代世界的三大軍事家是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成吉思汗的話,那麼近代歷史上則只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拿破侖,無人與之比肩。這位震撼了整個歐洲的科西嘉小個子為何要遠征俄國,又為何下令燒燬克里姆林宮?
  拿破侖遠征俄國跟他的婚姻有一定的關係。拿破侖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第一任皇后是大他六歲的約瑟芬。這是位風華絕代的貴族夫人,讓當時還是名炮兵軍官的青年拿破侖曾為之癡迷,也是這位日後的歐洲主宰者奮戰沙場的動力之一。但這位夫人也是當時巴黎交際場上的風流人物,一度對拿破侖不忠。妻子的背叛讓拿破侖產生了對愛情的幻滅,此後的他開始有了眾多的情婦。但是有一個重大問題始終困擾著拿破侖。約瑟芬由於年紀等原因,始終未為拿破侖生養孩子,各個情婦也沒有孩子。拿破侖為之奮鬥的帝國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為了帝國的前程,拿破侖最終下定決心,與約瑟芬離婚。開始在歐洲各王室中尋找一位待嫁的公主作為繼任皇后。他的首選目標就是當時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的妹妹。但是亞歷山大雖然表面上對拿破侖恭敬,私下卻鄙夷地稱之為科西嘉瘋子。他並不情願把自己美麗的妹妹嫁給這個他眼中出身貧寒的莽夫。
  在碰了幾年的軟釘子之後,拿破侖失去了耐心,轉而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聯姻,最終迎娶了奧地利公主路易絲,並生下了小羅馬王。聽聞拿破侖娶了奧地利公主,失去了通過政治聯姻與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結盟的機會,亞歷山大也並非全無懊悔之意。但為時已晚,亞歷山大很明白,不順從拿破侖,就只有做他的敵人,沒有第三條道路可選擇。當然,婚姻其實並非拿破侖入侵俄國的主因,那裡豐富的資源吸引著他。他的征服意識提醒著他,俄國是一塊「肥肉」。從1810年起,拿破侖就大量閱讀俄國的歷史和政治文獻,征服一個國家先從瞭解它開始。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最終把拿破侖引向了俄國,那就是英國。此時的拿破侖法國作為奧斯特裡茲的征服者已經稱雄整個歐洲大陸,但孤懸海外的英國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通過納爾遜在特拉法加大捷中擊敗法國艦隊,英國人始終牢牢控制制海權,拿破侖登陸英格蘭的計劃流產了。他開始奉行新的經濟封鎖政策,試圖截斷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經濟往來。但沙皇並不買賬,因為英國是俄國農副產品的重要市場,也是平衡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的最大力量。所以俄國和英國的眉來眼去讓經濟封鎖政策大打折扣,這是拿破侖所無法容忍的。
  在與英國人達成了協議後,亞歷山大心中有了底,開始全力擴軍備戰,不再甘心臣服於拿破侖。就這樣,兩個歐洲大陸最大的國家走向了戰爭。1812年6月24日晨,法軍第一梯隊(44萬餘人、火炮940門)分三路開始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境,戰爭爆發。裝備上、人員上、指揮上均佔優勢的法軍迫使俄軍迅速後撤。但由於戰場指揮官的猶豫,法軍未能重創俄軍主力。失敗的俄軍以老將庫圖佐夫出任總司令,他繼續奉行後撤,以空間換時間戰略。直到撤至博羅季諾,俄軍才決定與法軍試試一戰。博羅季諾會戰因此爆發,雙方傷亡慘重,經激戰俄軍陣地被攻陷,但正患嚴重感冒的拿破侖沒有投入精銳的後備隊禁衛軍,俄軍逃過一劫,重新集結。在這裡拿破侖可能判斷失誤,認為在莫斯科城下會有另一場大戰,需要保留禁衛軍的實力,以便最後的決戰。但事實上俄國人直接放棄了莫斯科,繼續撤退,轉至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卡盧加,威脅法軍後方交通線。拿破侖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莫斯科,但卻失去了殲滅俄軍主力的機會。
  法軍試圖在莫斯科休整,度過俄國的寒冬後,再尋找戰機殲滅俄軍。但莫斯科的情況令他們大吃一驚。俄國人堅壁清野,把一切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了,把不能帶走的都深埋了,把不能帶走也無法深埋的都付諸一炬。法軍和殘留的俄國人的燒搶進一步加劇了形式的嚴峻,莫斯科的大火整整燃燒了四天。實際情況比拿破侖想的要更糟,莫斯科沒有足夠的物資供法軍過冬,而法軍漫長的補給線時刻受到哥薩克騎兵的威脅,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用於保護補給線,疲於奔命。隨著寒冬的臨近,情況日益糟糕。拿破侖在莫斯科再也待不住了,在第一場大雪降臨後下令撤軍。正是在撤軍前他頒布了炸毀克里姆林宮的命令,命令由愛德華·莫爾捷元帥執行,但無心戀戰的法軍沒有徹底執行這項命令,克里姆林宮只是部分建築和圍牆遭炸毀,日後原樣得以重建。
  撤軍途中,俄軍尾隨而至,不斷消耗法軍,最終撤軍行動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災難。整個大軍消耗殆盡,拿破侖幾乎是隻身回到了巴黎。拿破侖在晚年的回憶中寫到,他不是敗於亞歷山大,而是敗於俄國的寒冬。他認為如果提早三個月發動入侵行動,情況就會很不一樣。根據當事人的回憶,認為那一年的俄國冬天特別寒冷,是導致法軍大量傷亡的罪魁。事實果真如此嗎?不錯,的確有很多士兵死於嚴寒。但1812年的俄國冬天卻並非特別寒冷。根據氣象資料,那一年甚至可以說是暖冬,只是法國人無法適應俄國的冬天。事實上正是由於天氣出奇的暖和,才使得別列津納河意外解凍,法軍不得不在有追兵截擊的情況下,大量擁擠過橋,造成巨大災難,最終導致大軍失去戰鬥力。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遠征的失利呢?正如拿破侖所說:「真理離謬誤僅一步之遙」,打敗拿破侖的正是他自己。拿破侖的戰爭設想是突破俄軍防線,進軍莫斯科,迫使俄軍決戰,在會戰中消滅俄軍主力,從而讓沙皇在談判桌上屈膝。但由於偶然因素,俄軍主力得以倖存。俄軍奉行了誘敵深入、避敵鋒芒的空間換時間戰略。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使法軍無法在俄境內過冬,而拿破侖根本沒有做在俄國冬天作戰的準備。另外,此時法國試圖征服西班牙的戰爭仍未結束,入侵俄國使法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驕傲和盲目的自信讓拿破侖錯估了形勢,試圖談判失敗後不得不在敵軍主力尚存的情況下撤軍,終於釀成慘禍。成千上萬法軍的屍體鋪滿了從俄國到法國的撤退道路上。
  遠征前並不是沒有人警告過拿破侖,前駐俄大使科蘭古就勸阻他不要把戰線拉得過長,要小心俄國的寒冬。但二十年常勝的軍事生涯讓拿破侖逐漸喪失了警惕,他不聽別人的不同意見,開始犯錯誤了。儘管俄軍幾乎沒有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但卻在一場消耗戰中最終拖垮了拿破侖,改變了歐洲大陸的力量對比。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拿破侖入侵俄國導火索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