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

Sopa 2014-12-2 00:39

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

  1126年,金軍第一次進攻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時,宋欽宗在兵部待即李綱請求下,同意守城,但暗中卻派弟弟康王趙構到金營作人質以求和。東京保衛戰贏得勝利後,康王被召回,金兵退走,宋徽宗回到東京,欽宗解散各地援軍,李綱被罷黜。經過半年休整,金軍第二次圍攻東京。
  1127年春,金軍攻破東京,宋欽宗親自到金營乞降,被扣留。金軍北返時,把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等3000多人作為俘虜帶走,北宋滅亡。
  宋建炎元年五月初一日(1127.6.12)宋大將宗澤等擁護康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稱帝,這就是南宋的開始,康王趙構就是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年號建炎。不久,南宋遷都至臨安(今浙江杭州),成為偏安江南一隅的封建王翩。
  南宋是北宋滅亡後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來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封建王朝,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其創建者為宋高宗趙構。南宋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在金國的威脅之下,直至被元消滅時,也未能恢復宋朝在中國北方的統治。南宋共歷九帝,前後一百五十三年。其疆域北以淮水,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東)二州至秦嶺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與金為界,東南、西南同北宋。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軍攻佔北宋都城開封(今屬河南)。次年二月,廢宋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的趙宋皇族康王趙構,在金軍退走之後,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年號建炎,是為宋高宗。南宋新立,當務之急是選賢任能,革新軍政,制定積極進取的戰略計劃。然而,宋高宗昏聵無能,任用佞人,排斥賢相李綱,改積極抗戰方針為消極防禦。結果導致李綱建國十策難以完全落實,宗澤經營的開封基地前功盡棄,中原抗金義軍的活動遭受打擊。隨後,宋廷採用棄淮守江的戰略,放棄兩淮,南逃臨安。結果造成臨安衛軍政變,金軍亦乘機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險些亡國。金軍窮追宋高宗不獲,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韓世忠部攔截在黃天蕩,北撤金軍險遭滅頂之災。此後,金軍不敢輕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南宋在江南的統治穩固之後,實施了幾項戰略舉措是較為成功的。一是加強川陝防禦,阻擋金軍入川之舉;二是建立以長江中游地區為重點連結淮東的江淮防禦體系,以阻止金軍進攻;三是實施以荊襄為基地,聯絡河朔,乘隙而進,直搗中原的戰略方針。同時,南宋還重視發展軍事技術,改革軍事制度,加強軍隊建設,從而使國防力量有所增強,從屢戰屢敗到勝多敗少,戰略形勢逐漸向有利於南宋方面轉化,曾一度出現北進的較好形勢。但南宋以妥協求和,偏安自保為基本方針,貫徹以文制武的軍事指揮原則,極大地抑制了領兵將帥才能的發揮,妨礙了軍事的發展。尤其在紹興十一年(1114)採取的解除三大將兵權、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縮編軍隊等錯誤措施,無疑是自毀長城。結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蒙古興起之後,蒙古、西夏、金三國在北方激戰,此時是南宋向外發展的最佳時機。但是,南宋統治者在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對北方三國斯殺作壁上觀,沒有任何積極的行動。待西夏滅亡,金北方盡失,戰略轉移,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應戰。南宋雖能阻止金軍南下,但兵力受損,蒙古勢力也進入黃河以北,南宋再無力北攻。金垂亡之際,南宋尚不知唇亡齒寒,大禍將至,竟作出聯蒙滅金的決策,結果寸土未得,實力暴露,最終走向滅亡。南宋德佑二年(1276),元軍攻克臨安,宋廷謝太后及恭帝投降。部分抗戰派大臣南下福建、廣東建立南宋行朝,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共撐危局,南宋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兵敗被俘,他在被俘途中寫下《過零丁洋》一詩,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表現出崇高的氣節。元朝統治者將他囚禁在大都。面對元朝的種種威逼利誘,文天祥始終堅貞不屈,於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就義於元大都。祥興二年(1279)正月,元將張弘范率水軍攻打崖山,與行朝進行最後決戰。二月,宋軍大敗,陸秀夫身背末帝趙昺跳海而亡,之後張世傑墮海殉國。南宋至此滅亡。
  南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襲北宋,但行政機構較北宋精簡集中,適應於新形勢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首先對中央最高行政機構三省六部進行了調整,合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為一,以左、右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宰相;改門下、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廢尚書左、右丞。六部中的各部,只設長官或副長官,主持部務;所屬司級機構,除戶部以事務繁多未減少外,其他五部通過兼領、合併而大量省並。地方府、州、軍、監級和縣級機構,基本沿襲北宋制度。南宋中央統御體制前後有所變化。建炎初,以御營司掌兵權,由宰相和執政兼任御營使和御營副使,御營司實際成為統領全軍的最高軍事機構。建炎末,恢復北宋樞密院管軍舊制,樞密院又成為最高軍事機構。南宋還曾在臨安設置諸路軍事都督和三衙等重要軍事機構。南宋建立後,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先後設置招討司、宣撫使司、鎮撫使司、制置使司等軍事統御機構,對維護地方治安和抗擊金軍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宋的經濟在某些方面比北宋發達。儘管南宋國土比北宋減少五分之二,但農業生產發達地區都在南宋境內。因此,南宋農業生產的總體水平並不亞於北宋。而軍器製造、採礦冶煉、造船等手工業生產的技術、規模等方面都超過北宋。南宋立國後,襄陽、漢中、兩浙和江東地區漸成為糧食生產基地,作物的栽培技術比以前也有進步。在農業工具方面出現了人工踏犁、竹龍等先進工具,水利灌溉系統也更為發達。手工業方面,養蠶織錦、絲織業、棉織業有較大發展。雕板印刷與活字印刷業非常發達,印製了大量書籍,造紙業也隨之發達,可以造出各種用途的紙張,促進了南宋時期文化事業的發展。瓷器製造業也頗發達,著名的帶有碎紋(稱「百圾碎」)的青瓷哥窯瓷就是南宋浙江龍泉縣燒造的,運銷海外的瓷器比過去也增加了。南宋造船業十分發達。城市工商業繁榮,各種市場遍佈城中,出售的商品門類繁多。首創在商業中使用紙幣——會子。政府鼓勵海外貿易,當時與東南亞、大食、朝鮮、乃至東非諸國都有貿易往來。
  南宋的文化事業非常發達,出現了理學家朱熹、陸九淵,文學家辛棄疾、陸游等人。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理學逐步取得了官學地位。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