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m 2014-11-23 00:13
梅大井佚事
朱元璋17歲那年,江淮之間地域先是遇大旱,水田龜裂,旱田生煙,後再遭蝗災。蝗蟲飛來,遮天蓋地,蝗蟲飛過,萬苗無葉。緊接著又是瘟疫流行。朱元璋為了謀生保命,無奈投奔鳳陽皇覺寺當了和尚。誰知入寺不到兩個月,寺裡也斷了炊,又被趕出廟門,當了遊方僧。一日,朱元璋在城裡求齋化緣路一位算命占卦的道士,那道士拽住朱元璋上下打量直是驚歎,朱元璋被那道士看得有些生氣轉過臉去,誰知那道士也跟轉過去,口中連連念叨著:「好相、福相、大貴相,近日有好運,大好運。」朱元璋被念叨得有些心動,他說:「道士,我可是個遊方僧,身無分文。」那道士說:「貧道今天為你看相不收分文。」朱元璋好奇地占了一卦,那道士看卦後深深吸了口氣,驚呼:「哎呀呀,你眼下要發大財了!」朱元璋又不是生意人,怎可能發大財?那道士彷彿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一邊從褡褳中掏出兩弔錢遞過去,一邊說:「這錢給你作本錢,你去江南蕪湖收購烏梅,運到金陵去賣,不光能賺,還能救生。」說完頭也不回走了。
朱元璋揣著兩吊銅錢來到蕪湖,一看滿街都是賣烏梅的,沿街打聽著誰家烏梅最多,在別人指點下最後來到江邊一家專做水果買賣的史記果行。史老闆一聽有人要買烏梅,真是喜從天降,蕪湖烏梅滯銷,倉庫裡積壓了許多烏梅賣不出去,史老闆正兒子愁呢,三言二語買賣成交了。朱元璋付給史老闆兩弔錢,史老闆從碼頭叫了船裝上百十筐烏梅並代付了船錢。朱元璋乘著貨船一路順風來到了金陵(今南京)。
這金陵一帶當時是瘟疫流行,近日大街小巷流傳說喝烏梅湯能治瘟疫。所以朱元璋的貨船剛一靠碼頭,就有一批小販子上船要買烏梅。小販們主動出價給十個錢一筐,後來竟抬到三十個錢一筐。朱元璋心想這烏梅能治瘟疫,家鄉的瘟疫也正流行,應留下一些回去救鄉親。於是朱元璋留下兩筐,其餘的不到半天被小販們一搶而空。後來朱元璋才知道那道士是劉伯溫裝扮的,烏梅湯能治百病也是劉伯溫事先在金陵傳開的。日後朱元璋得江山,建明朝移都金陵,得到金陵地方百姓的擁戴,與當年送烏梅治瘟疫救得千萬百姓有一定的關係,那是後話。
再說這朱元璋擔著剩下的兩筐烏梅,日夜兼程,奔家鄉而來,第二天就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太平集(今明光市)。在太平集邊一棵柳樹下歇腳,走過去向挑水的漢子借過桶,打些井水喝。喝後靈機一閃,心想這兩筐烏梅只能留下一筐,剩下一筐應送到皇覺寺去。可這一筐烏梅怎樣才能救得千萬老百姓呢?不如將烏梅倒入井裡,這井水不就成了烏梅湯了嗎?於是朱元璋將一筐烏梅倒入水中,然後對挑水的漢子說:「現在這井水可治瘟疫。」那漢子似信非信,打上兩桶水喝了幾口頓覺有淡淡的梅香味,而且比以前也多了些甘甜。那漢子將消息在太平集傳開了,人們紛紛前來擔水治病。真神奇,得病的人喝了後很快病就好了,沒病的人喝了再也沒有傳染上瘟疫。為了紀念朱元璋送梅救鄉親的美德,人們開始將這口井叫“烏梅井”。後不久聽說當時朱元璋將剩下的一筐烏梅倒進稱“烏梅”為“梅子”,再加上這口井比皇覺寺的那口井要大些,後來人們就改叫“梅大井”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