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iboi 2014-11-3 01:14
康熙皇帝為什麼二次廢太子?
胤礽從小就十分受寵,且具有特殊的權力,故養成了過分驕縱和暴戾的性情。先說說康熙帝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原因:
1.政治因素: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康熙帝在位時歷經內憂外患之苦,宮廷內部,皇子眾多,儲君之位牽動著許多人的慾望。為了避免外戚的的企盼,乃將胤礽立為太子。宮廷外部軍事形勢惡化,康熙帝接受熊賜履等漢人大臣的建議,全面採取漢化政策,立太子便是康熙帝沿襲明朝的一個重要的制度。政治鬥爭是康熙帝決定立太子的主要原因,其目的有:(1)意欲攏絡期統治範圍內的漢人之心,未削藩平亂、鞏固政權打下基礎(2)試圖避免太祖、太宗時代不預立繼承人選而帶來的皇權交接的麻煩。
2.盡孝心:有人認為康熙帝乃恪守懿旨才決定立胤礽為皇太子。如果不立皇太子意味對祖上不孝;如果不消彌內戰、安撫庶民,同樣意味著不孝。因此,內戰、孝敬太皇太后、培養皇太子這三件事情表面上看來互不相關,事實上卻是環環相扣的。
3.感情上的因素:康熙帝喜愛胤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赫捨裡氏,但胤礽生母卻難產而死,因此有人認為康熙帝將自己對皇后的感情轉移到了胤礽身上,愛屋及烏,決定立胤礽為皇太子。一方面可以斷絕其他人謀位的想法,另一方面寄託著康熙帝心中的願望。
康熙帝對胤礽態度的轉變
1.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親征噶爾丹的歸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宮。胤礽在行宮侍疾時毫無憂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無忠君愛父之念,實屬不孝,怒遣胤礽先歸。
2.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帝出塞行圍,忽聞皇十八子允祄病重,君臣均面有憂色,康熙帝親自迴鑾看視。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時年僅八歲。胤礽對十八皇弟之死,毫無弟兄友愛之情。
3.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責之後,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軍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幃幄),扒裂縫隙,鬼頭鬼腦地向裏窺視,不知意欲何為。
4.胤礽平時對臣民百姓,稍有不從便任意毆打,其侍從肆意敲詐勒索,仗勢欺人,也激起公憤。
康熙帝第一次廢儲:康熙帝對胤礽的行徑無比氣憤,特令隨行文武官員齊集塞外行宮,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歷數其罪狀:「胤礽不聽教誨,目無法度,聯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實難承祖宗的宏業。」康熙帝邊哭邊訴,竟至氣倒在地,被大臣急忙扶起。康熙帝下令,首先懲辦了慫恿皇太子的官員,繼而又廢了皇太子,令直都王胤禔監視胤礽。康熙帝召見隨從大臣,邊訴邊注,羅列了胤礽的罪狀;群臣也為之傷感,泣不成聲。康熙帝又疑惑胤礽為狂疾,自塞外回京後,將胤礽囚禁在上駟院側,由皇長子胤禔看守,還將廢皇太子胤礽之事宣示天下。在列舉胤礽罪狀之後又說:「臣雖有眾子,遠不及臣,如大清歷數綿長,延臣壽命,臣當益加勤勉,謹保始終。」接著又下令:「諸皇子中,如有謀為皇太子者,即國賊,法所不宥。」
康熙帝復立儲君: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魘至狂之後,立即召見胤礽,問及以前所做所為,胤礽竟全然不知,是魔術真靈驗還是現在裝傻,只有他自己明白。康熙帝確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紛紛建議複立皇太子,康熙帝經過反覆思考,才於四十八年三月,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立太子福晉石氏為太子妃。康熙帝召廢皇太子、諸皇子及諸王、大臣、都統、護軍統領等,進一步澄清事實,說胤礽『雖曾有暴怒捶撻傷人事,並未致人於死,亦未乾預國政』、『胤禔所播揚諸事,其中多屬虛誣』。接著,當眾將胤礽釋放。胤礽表示:『皇父諭旨,至聖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從而陷之殺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諸惡,天亦不容(《清聖祖實錄》卷二三五)。』
康熙帝第二次廢儲:時過二年,康熙帝又發覺大臣們為太子結黨會飲潛通信息,求托合齊等人,借助手中之權勢,『保奏』他盡早繼帝位,於是將這些大臣分別遣責、絞殺、緝捕、幽禁。康熙帝手諭:"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語發財囑此輩貪得諂媚之人,潛通消息,尤無恥之甚。"康熙五十一年複廢皇太子胤礽,禁固在鹹安宮內。胤礽並不甘心,借醫生為其妻石氏診病之機,用礬水寫信與外界聯繫,又被發覺。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備,凡大臣上疏立儲者,或處死,或入獄。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慶壽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對此置之不理;事過數日,又有十二人聯名上疏立儲,康熙帝懷疑這些人為胤礽同黨,均給予處罰。
胤礽的結局:即位的雍正帝將胤礽遷居到祁縣鄭家莊,被眾兵嚴加看守,最後於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於的所,時年五十一歲。胤礽死後被追封為理密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