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iboi 2014-10-29 20:40
海軍20年建軍計畫,大陸軍網專題!
[color=red]PS: 此處所稱"海軍"為中華民國海軍,大陸地區海軍將改成"共軍"或"大陸海軍"。"軍方"為中華民國軍隊簡稱,大陸地區軍隊以[共軍]或[大陸軍方]區分。[/color]
海軍20年計畫要建萬噸"神盾艦"不外購
在某媒體批露下,中華民國海軍將在11月提交未來20年的海軍艦軍方案。其中的要點則為不在外購,以全自造的方式來取代美方二手艦與法方的老舊船艦。於2006年服役的紀德級驅逐艦(Kidd class)到現在,海軍已將近10年沒有更換新型驅逐艦與其餘艦挺的計畫。而這些美法的艦將在10~20年後有老化退役問題。海軍官員提出由海研所與中科院,聯合在未來5~10年完成新型艦艇研發設計、隨後在中船進行建造。此舉可增加就業機會、鍛煉生產技術可減少依賴美國、但一部分關鍵零件與系統還是需向美採購。中華民國海軍目前的主要艦艇,為4艘紀德級驅逐艦、8艘成功級巡防艦、6艘康定級巡防艦、8艘濟陽級巡防艦等。這些艦要被全部汰換,而傳聞中要建造4艘萬噸級驅逐艦、10~15艘3000噸級雙船體艦。但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說4艘6000噸級神盾級驅逐艦。
軍方需要大型艦來解決縱深問題
陸媒質問是否需要大型神盾級驅逐艦? 海軍的位置來說是需要的,空防系統雖然建置完成、但以愛國者1/2型與天弓系列等建立防空網。從大型相陣雷達到小型對空雷達都具備,但缺乏戰略縱深需要大型移動式海上防空陣地。而空軍戰機也需一款搜索能力強大的軍艦掩護支援,在海上建立飛彈攔截網、可聯合指導海空軍協同作戰。而神盾級艦可阻止或打擊防區外,掛載武器的戰機與預警機、將向南北兩方向展開、整體威脅到大陸廣東到江蘇的沿海地區。可牽制大陸地區研發的攻擊能力,若會在釣魚台或南海地區發生問題、神盾艦會是最後的示威武器。神盾艦是合執行海空防,反潛與支援掩護等任務可取代紀德級。
[attach]99699[/attach]
90年代開始研發相陣雷達(長白山雷達)
不論是萬噸驅逐艦或6000噸、都可確定神盾級就是目標。過去軍方曾投資約4億美金研發,其中一項還變成西班牙的F-100神盾驅逐艦。雖然當時中華民國海軍並沒有建造,但相關設計已準備好了,只需要符合隱身需求作修改。中科院從90年代就開始研究相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與多目標接戰系統、電戰與聲納等頗有研究。而現在自產的相陣雷達技術,為大型的長白山相陣雷達。長白山雷達第一次出現在1987年,是四面部署的大型相陣雷達不需轉動。其效能就能達360度無死角,雷達使用S波段尺寸為4.5m X 3.0m、另有一塊2.8m X 0.8m敵我辨識系統天線。訊號處理與目標管理能力強,對高度20000m的目標追蹤距離高達450km。對目標的探測能力高過愛國者,也超越俄羅斯的S300的相陣雷達、可追蹤上百個目標。同時指揮24枚天弓飛彈反擊,還兼職長程預警雷達。
長白山雷達採固態收發單元的電子掃描技術,整個天線陣面以6000個發射與接收組件構成。可覆蓋方位120度高低70度範圍,而還有頻率捷變能力遭干擾時自動變換避免失效。而後來研發成功的誘餌天線,可誘導反輻射飛彈的反制能力。隨者科技的進步又研發誘餌車,配合發射型雷達構成一個虛擬目標。但長白山雷達缺點,在於對中低空小型目標探測能力差。且尺寸過大只能裝於類似巡洋艦,如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SPY-1雷達也才4000個雷達組件,長白山高達6000個組件單位、海軍將不會採用長白山雷達於艦艇上。大陸地區軍方電子工程學院專家評論,中華民國也在研發探測距離1000公里的長山型相陣雷達。這種雷達主要為探測飛彈預警用,彈道追蹤與精密數據處理已有突破、但尺寸也過大無法裝上艦。
[attach]99700[/attach]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
陸媒稱還有一種ADAR-2N 3D相陣雷達,是當年中華民國成功級二代田單計畫。但因為經費問題而取消,而其設計是專門為中華民國需求所設計。但價格非常昂貴,而最後只按照成功一代的標準建造了一艘。當時的計畫是美方願意提供MK-41系統與標準1型/2型 防空飛彈,以及其戰鬥管理系統。但美方不願意提供成品,只提供技術性協助。但中華民國軍方已經有與美方研發H-930MCS模組化權分散式戰鬥系統經驗、問題根本不大。對於相陣雷達的需求,軍方與美方合作出SPY-1縮小版ADAR-2N相陣雷達。簡化內容為減少雷達天線組件單元數,降低碳測距離與重量。按照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說法,是降低了同時探測300個目標、追蹤20幾個目標與打擊10個目標的能力。而對於4000噸的艦艇來說,想裝垂直發射系統與標2大型防空飛彈、還需要滿足設備所需電力難度非常高,所以此項目就被取消了。
神盾級的重點在探測力,不論是萬噸或6000噸的說法、強大的防空與遠程打擊力為要點。要保持一定的能力,噸位不可能小於4000噸。當初的田單計畫花費數年後,還是宣告失敗收場。也許中華民國海軍想要研發生產萬噸驅逐艦,而不是所謂的6000噸級。現在日本與南韓都是萬噸級,大陸地區更是緊鑼密鼓的建造中。若海軍真要造標準排水量,達萬噸的神盾級艦還是使用ADAR-2N為基礎的雷達技術。但也有一說是中科院,以在研發X波段的新型雷達。垂直發射系統就是美方同意出口的MK系統,安裝配合H930研發的新指揮系統。防空部分使用天弓2/3型,並與天劍2型組合。反艦飛彈也就是雄風2/3組合,以快慢打擊結合方式。依照上述的組合方式,就要取代現行的紀德級驅逐艦。而10~15艘的雙船體或三船體艦,則以今年預定服役的陀江艦為藍本。未來將仿造美方濱海戰鬥艦 ( LCS )來打造,屬於自己的2000~3000噸有匿蹤性能艦。端看”迅海二代”計畫思路,有一定的模仿了美方的LCS。並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但對於近岸沿海地區作戰、有躲藏伏擊的能力。以聯合作戰系統及自身探測能力,當獲得訊息目標時開始突發性打擊、躲避監控有一定殺傷力。未來的雙船體或三船體艦,參考陀江艦上掛載16枚雄風系列飛彈、與天劍的垂直發射版本防空。而海天劍測試為30公里,未來也朝40公里以上發展。而其尺寸都相對小,能掛載數量將可觀。
而迅海二代計畫可能搭載蜂眼雷達,此雷達探測距離約40公里類似美方AN/MPQ-64。在2007年就有傳聞將與天劍2型結合、其代號稱為[ 迅準項目 ]。雙船體吃水淺可躲避在小海港,抗風浪性能好且靈活化、隱身及快速化並有偵蒐能力強的特色。無論是萬噸驅逐艦還是2000噸左右的迅海二代,都融入了所謂的博勝計畫。戰場管理系統的大幅提升,是與統一的C-4ISR系統整合。其中的一個軍事陣地或空軍預警雷達,在發現目標後能快速反應給戰機或艦艇反擊。這套系統與美軍及日本自衛隊建立訊息方想平台。
以目前來看許多現代海軍技術,以屢有新技術出現應用於軍艦上。而海軍要造萬噸驅逐艦,因為過去只有約4000噸作戰艦自造經驗、還存在一些的困難。而大量的美方與自產技術整合,將面臨一定的障礙。估計因該是美方提供船型設計,並提供一些關鍵性成品與技術支援、來降低建造的難度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