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a 2014-10-27 01:04
五胡十六國的分裂開創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
西晉永興元年至北魏統一(304~439),南至今淮河,北至陰山,西至蔥嶺,東至海,東北至鴨綠江下游以北,西南至瀾滄江以東,相繼建立了十六個分裂割據政權。即西晉永興年建立的成(巴氐)、漢(匈奴),西晉亡後建立的前趙(匈奴)、後趙(羯)、前涼(漢)、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北涼(匈奴)、南涼(鮮卑)、南燕(鮮卑)、西涼(漢)、夏(匈奴)、北燕(漢)。此外,還有冉魏(漢)、西燕,但沒有包括在內。漢和前趙算一國,史稱十六國時期。而入主中原的五個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鮮卑、氐、羌,史稱五胡。習稱五胡十六國。
西晉時,秦、雍、並三州膏腴之地已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雜胡居涇水及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兩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則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河上游。西晉政府的民族歧視及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引起他們的反抗。公元294年匈奴郝散反,攻上黨,不久被殺,公元296年郝度元聯合羌、胡反,殺北地太守,又擊敗馮翊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響應,推氐帥齊萬年為帝。大疫、大旱、饑饉,使起義聲勢日大,歷時4年才被鎮壓下去。漢民大量流亡梁、益、荊、豫等州求食。由於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舉巴氐豪酋李特父子為首,先後擊敗益州刺史趙廞、羅尚。公元304年李雄據成都稱王,公元306年稱帝,國號大成,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民多富實。公元347年滅於東晉。
西晉門閥士族獨佔政權,排斥寒門士族和少數民族貴族,引起後者強烈不滿,八王之亂,王室兵戈相殘,給各族人民帶來極大災難。西晉政府殘忍腐朽暴露無遺,統治機構分崩離析,統治力量急劇削弱。這時匈奴諸部貴族密議興邦復業,此其時矣。共推劉淵於公元304年舉兵反晉,稱漢王,建庭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東北)。劉淵字元海,幼習儒學,又久居洛陽,接觸諸王,宰輔、名士。他聲稱繼承漢祚,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祀之。王彌、石勒等亦領兵附之。公元308年即帝位,徙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兩次派兵攻洛陽,皆不克。公元310年劉聰繼位。公元311年遣劉曜、王彌、石勒等攻陷洛陽,俘晉懷帝。公元316年又遣劉曜攻陷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俘晉愍帝,滅亡西晉。公元319年劉曜即帝位於長安,改國號為趙,改祭匈奴冒毒單于及劉淵,史稱前趙。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肅固原縣)南至略陽(今甘肅天水市),西至抱罕(今甘肅臨夏縣東北),東至新安(今河南澠池縣東)與後趙為界。公元329年滅於後趙石勒。
石勒,上黨武鄉羯族小帥,因饑寒曾被掠賣為奴,後聚18騎為盜,又召集亡命隨汲桑破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後奔附劉淵,屢立戰功。公元311年攻滅王衍所率司馬越軍10餘萬,又與劉曜、王彌攻陷洛陽。隨即火拼王彌,南攻江、漢。納謀士張賓計,以襄國(今河北邢台市)為據點,取幽冀二州。公元319年稱趙王,史稱後趙。公元329年滅前趙,迫前涼稱藩,統一了北方。疆域東至海,西至抱罕,北至陰山、漁陽(今北京市北),南以襄陽、合肥與東晉為界。石勒以羯族為國人。立太學,培養羯族士人,提高羯族文化素質。實行九品官人制,招納人士。「使循行州郡,核定戶籍,勸課農桑,均百姓田租之半。恢復和發展了生產。石虎繼位後,徙都鄴,公元350年為冉魏所滅。冉閔建立魏國,都鄴,史稱冉魏。公元352年為前燕所滅。此後,中原為前燕和前秦所統治,涼州則一直為前涼割據。
公元301年張軌任涼州刺史,平定州境,城姑臧(今甘肅武威市),守境安民。曾多次派軍去保衛洛陽、長安。西晉亡後,仍奉西晉正朔,中原士民多避難於此。史稱前涼。其孫張駿曾派楊宣領兵越流沙,伐龜茲、鄯善,於是,西域皆降。疆域東至黃河,西至蔥嶺,北至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南至南山(今甘肅祁連山)。公元376年為前秦所滅。卑慕容部經濟文化較落後,原居遼河流域,在漢族封建生產方式影響下,逐漸封建化,先後徙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龍城(今遼寧朝陽市)、薊(今北京市西南)。公元352年滅冉魏,自稱燕皇帝,徙都鄴。史稱前燕。疆域東至海,西至今山西離石、河南洛陽、南陽與前秦為界,北至今山西代縣,南於淮河與東晉為界。東北至今鴨綠江下游以北。公元370年滅於前秦。此後,前秦統一了北方。
氐族豪苻洪原居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縣)。後趙時,東徙枋頭(今河南浚縣西南淇門渡),為流民都督。後趙亡,其子苻建率眾西歸關中,稱王,都長安,國號秦。史稱前秦。公元357年,苻堅即帝位,重用寒門士人王猛,改革政治,鎮壓豪強,發展生產,「田疇修癖,帑藏充實,典章法物靡不悉備。」他先後滅前燕、前涼、代國(鮮卑拓跋部),征服西域,統一了北方。又取東晉梁、益二州。疆域西至蔥嶺,東至海,西南至今四川攀枝花市,東北至今鴨綠江下游以北,北至陰山,南至淮河與東晉為界。公元383年苻堅大舉南伐東晉,敗於淝水,於是鮮卑慕容部、羌、雜胡及各地紛紛叛亂、割據。在西燕的猛烈攻擊下,公元385年為後秦所滅。此後,中原為後燕,後秦所割據,涼州則為後涼割據。
西燕,公元384年鮮卑慕容沖建,都阿城(今陝西長安市西北),沖死,慕容永徙都長子(今山西長子縣西南),公元394年為後燕所滅。
後燕,公元384年鮮卑慕容垂建。都中山(今河北定縣)。公元397年北魏攻佔中山,慕容寶徙都龍城。公元407年慕容熙為馮跋所殺,國亡,馮跋立高雲為帝,史稱北燕。公元409年馮跋繼位,「省徭薄賦。」公元436年為北魏所滅。南燕,公元398年鮮卑慕容德建於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南),為北魏所逼,乃率眾東取青州諸郡,都廣固(今山東青州市西北)。公元410年滅於東晉。
後秦,公元384年羌酋姚萇叛苻堅建,都長安,公元394年姚興繼位。公元417年為東晉所滅。
夏,公元407年匈奴赫連勃勃建,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東北白城子)。公元417年東晉滅後秦。勃勃擊敗晉兵,取長安。公元431年赫連定滅西秦之後,為吐谷渾所襲,國亡。
西秦,公元385年隴西鮮卑乞氏建,都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公元431年為夏所滅。
後涼,公元386年前秦大將氐人呂光自西域回師據涼州所建,都姑臧(今甘肅武威市)。疆域東起黃河,西至蔥嶺,南至祁連山,北至居延澤。公元403年滅於後秦。其西部為西涼,公元400年李嵩建,初都敦煌,後徙都酒泉(今甘肅酒泉市)。公元420年滅於北涼;其東部一為南涼,公元397年河西鮮卑禿髮氏建,都樂都(今青海樂都縣)。公元414年滅於西秦。另一為北涼,公元397年臨松盧水胡沮渠蒙遜建,都張掖(今甘肅張掖市西北),後徙都姑臧。公元439年滅於北魏。
十六國時期雖處於分裂時期,但對中國歷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它開創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僅由雇農陳勝、亭長劉邦實現了,這時亦為劉淵、劉聰、石勒、苻堅等實現了,漢族門閥士族統治的獨佔被突破了。而代之以少數族與漢族寒門士族的聯合統治,他們中多數受過儒學薰陶,重用寒門士族,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使百姓得到喘息之機,北方獲得短時的安定。和同時的東晉比較,並不遜色。這對ZG歷史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其次少數民族由被統治民族變為統治民族,其統治者(以及漢族謀士)如何正確處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這是歷史提出的新課題。有的一開始就解決得不好,有的開始還解決得好,實現了北方的統一,後來就不行了,其統治很快就崩潰,北方又陷入分裂狀態。但他們的經驗教訓對ZG歷史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到北魏出現了孝文帝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