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十大透明動物奇觀

ustave 2010-10-2 00:13

十大透明動物奇觀

[size=16px]據國外媒體報導,精妙的生理適應性通過進化使多種多樣的動物透明如水,同擬態的動物模仿環境一樣,透明動物則採取更極端的辦法,那就是把自己變透明,好徹底消失,以躲避敵人的攻擊。比如鱷冰魚,它體內的血紅蛋白退化消失,通過皮膚直接從外界獲取高濃度的氧,不需藉助紅細胞運輸。以下是十大透明動物奇觀。

1、透明蛙內臟清晰可見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2009022709595782b14.jpg[/img]
原產於委內瑞拉的玻璃蛙(Glass Frogs),屬於兩棲類中的瞻星蛙科(也叫綠骨蛙科)。雖然玻璃蛙背部呈灰綠色,但個別成員的腹部皮膚卻是半透明的。通過半透明的皮膚,我們能清晰的看到它的心臟,肝臟以及消化道。它們生活在熱帶雨林中、溪流沿岸和雲霧籠罩的山上。目前,大約有138種玻璃蛙生活在中央雨林以及南美地區。玻璃蛙的成體生活在樹上,呈綠色,和身邊的綠葉十分協調。有些種類會將卵產在溪流之上的葉片上。當卵孵化出來後,蝌蚪們就會掉入下面的水中,直到在水中長出了四肢後,再跳回樹上。有一種玻璃蛙的蝌蚪是亮紅色的,它們將自己埋在被水淹沒的泥土裡和腐爛的葉子裡。如玻璃蛙一類的兩棲動物被看著是指示物種——它們的數量多少反映出整個環境狀況的好壞。現在,由於采伐和農田開墾破壞了它們的雨林棲息地,已經有許多玻璃蛙品種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聯合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

2、透明魚有個透明腦袋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20090227100010aca8e.jpg[/img]
美國生物學家在深海發現一種奇怪的魚,具有一個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的眼睛,被形象地稱為管眼魚,而其學名是大鰭後肛魚(Macropinnamicrostoma)。由於此魚是在1939年發現的,如今生物學家已經知道這種眼睛特別能聚焦光線。不過,它們的形狀只能讓此魚具有管狀視線,因而視野很狹小。科學家表示,此眼睛能轉動,讓管眼魚能直接向前看或透過腦袋向上看,來搜尋獵物頭部的微弱輪廓,從而非常適應在漆黑的深海環境下生存。

然而,科學家曾經認為此眼睛只能穩固地向上凝神,這樣就不能讓此魚向前看,因此很難捕獲到小型獵物。如今,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簇館研究所的布魯斯·羅賓遜和肯姆·裡森畢奇勒利用遙控設備拍攝了一段視頻,詳細研究了加州中部海域裡的管眼魚。他們發現,在600-800米深的大海中,遙控設備拍攝的視頻顯示這些魚老是浮在水中一動不動,在遙控設備明亮光線的照射下,其眼睛發出鮮艷的綠光。此視頻還揭示之前不知道的這些魚的一個細節:發現它們的眼睛被周圍一圈充滿液體的透明護罩給保護起來了,此護罩甚至還覆蓋其整個頭頂。

有關這種魚的大多數現有描述和插圖都沒有顯示這一層液體護罩,可能是因為當此種魚從深海被魚網打撈上來時此脆弱結構容易被破壞的緣故。幸運的是,羅賓遜和肯姆打撈的一條魚網捕獲的管眼魚在出水時還歡蹦亂跳,從而證實此魚的體位從水平轉向垂直時,它們能轉動自己的眼睛。

管眼魚只有十幾釐米長,以小魚和水母為生。其眼睛中的綠色能過濾掉從海洋表面照射到深海的陽光,以幫助它們發現頭頂上的那些發生物光的水母和其它動物。當它們發現獵物如漂浮的水母時,管眼魚就會轉動眼睛,向前和向上游動,進入獵食的狀態。

3、透明蝴蝶有透明翅膀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srf11.jpg[/img]
產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巴拿馬地區的透翅蝶(Glasswing),蝶如其名,其翅脈間的組織是透明的,看上去象玻璃一樣,可以透過她的翅膀看到翅膀後面的東西。翅膀薄膜上沒有色彩也沒有麟片,這是造物者送給它的“隱身術”,它可以輕易“消失”在森林裡,不易察覺它的存在。但它並不是唯一擁有透明翅膀的蝴蝶,在同科之中,另有幾個種類的蝴蝶,同樣有著透明的翅膀。

雖然透明蝴蝶對人們來說很稀奇,但其實它在原生地的數量並不少,未被列入稀有物種。透翅蝶身上黃黑相間的條帶,使它看上去像胡蜂;不容易被敵人發現捕捉,是生物適應環境以利生存的一種行為。透翅蝶是不能吃的,這使鳥類對它的攻擊不大,利於它生存。

4、透明魷魚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tg.jpg[/img]
南半球深海發現的玻璃魷魚的學名是“Teuthoweniapellucida”,屬於酸漿魷科(Cranchiidae),一般生活在海洋的中上層。它眼睛上有發亮的器官,身體透明且十分柔軟,能像刺蝟蜷縮成球狀。大部分時間,它們生活在淺海海面靠近,利用透明的身體作為保護色,但常常還是被海中的鯊魚或是海鳥給吃掉了。

5、人工繁育的透明斑馬魚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5er6jg5tr.jpg[/img]
圖中所示的斑馬魚是科學家2008年成功地培育出一種身體完全透明的斑馬魚,人們可以直接看見斑馬魚體內的各個器官,甚至還可以適時觀測斑馬魚體內的癌細胞生長過程,以研究癌症的擴散機制。這種魚在波士頓的兒童醫院裡,正在被科學家們作為實時觀察腫瘤擴散的活體。科學家通過讓兩種現存的斑馬魚配對,懷特培育了這隻透明斑馬魚,並為它取了個綽號叫“卡斯帕”。在這兩種斑馬魚中,一種是缺少反射皮膚色素,另一種則是體內缺少黑色素,它們的後代只有黃色皮膚色素,看上去呈透明狀。斑馬魚屬鯉科短擔尼魚屬,原產於南亞,是一種常見的熱帶魚。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而是科學家們研究人類生物學和疾病的優良模型。目前,斑馬魚被廣泛地用於發育生物學、遺傳學、腫瘤學、藥物學、毒理與環保等方面的研究,使得人類不斷發現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6、透明冰魚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20090227100302e177d.jpg[/img]
生長在南極以及南美洲等嚴寒地區的冰魚因為吻部形狀似鱷,又稱為鱷冰魚(crocodile icefish),又因為體內缺少紅血球及血紅素亦稱為白血魚。鱷冰魚的血液是透明的,因為血液中是沒血紅蛋白或有生物活性的紅細胞。其血液攜帶的氧氣較具紅血球的魚少得多,但其心臟及鰓血管較大,循環血量較大,能從含氧豐富的南極海水中吸取足夠的氧,而這些氧被科學家認為是從通過流經皮膚的水體中直接獲得的。鱷冰魚所生活的海域是冰冷的,一般情況下,溫度越低,水中的溶氧量就越大,這也為它能進化出如此特別的代謝方式提供可能。鱷冰魚約有16種,多數分布在南極,主要以甲殼類和小魚為食。

7、透明片腳類動物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200902271004312f5e2.jpg[/img]
在北大西洋深海山脈遠征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許多極不尋常的生物,Phronima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像蝦一樣的小生物,周身透明,裡裡外外可以看個透。它們試圖更好地在陰暗的環境中偽裝自己,通過此法來逃過獵食者的眼睛。許多其他類型的深海生物也都採取這種策略。

8、透明蝦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20090227100443d6245.jpg[/img]
圖中這隻透明的幼蝦是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域中發現,此蝦正騎在一隻同樣透明的水母背上。


9、透明樽海鞘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20090227100550d81cc.jpg[/img]
這種好似海蜇的動物叫樽海鞘(Salp),以水中的浮游植物(海藻等)為食,通過吸入噴出海水完成在水中的移動。他們身體呈桶狀,是透明的管狀動物,身長在1釐米到10釐米之間。

10、透明水母
[img]http://i154.photobucket.com/albums/s278/jokeaaa/200902271006026da22.jpg[/img]
水母是為公眾最熟悉的透明動物,身體由膠狀物質和水(占其身體的97%)組成,所以它們大都是透明的。自由游泳的水母看上去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最大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在藍色的海洋裡,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水母是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也是肉食動物。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人們往往根據它們的傘狀體的不同來分類:有的傘狀體發銀光,叫銀水母;有的傘狀體則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傘狀體仿佛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傘,叫做雨傘水母;有的傘狀體上閃耀著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
[/size]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大透明動物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