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ertyo 2014-9-24 00:23
驗血判憂鬱症 有助及早發現治療
[img]http://anntw-prod.s3.amazonaws.com/assets/images/000/010/957/big/%E7%A0%94%E7%A9%B6%E9%A1%AF%E7%A4%BA%EF%BC%8C%E9%80%8F%E9%81%8E%E6%AA%A2%E9%A9%97%E8%A1%80%E6%B6%B2%E4%B8%AD9%E7%A8%AE%E6%A0%B8%E9%86%A3%E6%A0%B8%E9%85%B8%EF%BC%88RNA%EF%BC%89%E5%90%AB%E9%87%8F%EF%BC%8C%E5%8F%AF%E5%8F%8A%E6%97%A9%E7%99%BC%E7%8F%BE%E9%87%8D%E5%BA%A6%E6%86%82%E9%AC%B1%E7%97%87%E6%82%A3%E8%80%85%E3%80%82.jpg?1411363263[/img]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報導
透過驗血協助憂鬱症診斷,可望增加及早治療的機會,以防自殺等憾事發生。美國西北大學團隊發表於《轉譯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檢驗血液中9種核醣核酸(RNA)含量多寡,可「揪出」重度憂鬱症成人患者,且透過分析這9種RNA的「消長」,也可作為評估治療成效的依據。
【憂鬱症需及早發現】
儘管自殺從2010年起就退出國人10大死因,但仍名列15至24歲年輕族群的第2死因,在25至44歲族群中則為第4名,2013年造成逾1350人死亡;在美國,每年約有4萬人自殺。由於自殺者常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各國公衛體系都希望能大幅提高及早發現並治療憂鬱症的比例。
臨床上多以各種情緒分析量表、諮商及問診等方式,診斷憂鬱症或評估療效,因此學界一直希望能開發出驗血、驗尿或其他分子實驗等較客觀的診斷方式。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伊娃蕾黛接受《赫芬頓郵報》訪問時表示,診斷憂鬱症若能像癌症等疾病般提出檢驗數據,或可改善患者因擔心「被貼標籤」而抗拒就醫的情形。
蕾黛團隊已於2012年,開發出透過驗血診斷青少年憂鬱症的方式。研究人員藉由動物實驗篩選出26個與「重度憂鬱症」相關的RNA,並比對這些RNA在15至19歲重度憂鬱症患者與一般人血液檢體中的差別,結果發現其中有11個RNA在患者體內表現量「特高」。而在21至79歲受試者的檢體中,則有9個RNA可區分一般人及憂鬱症患者。
【驗血已成顯學】
在患者接受為期18週的制式「認知行為治療」期間,每個人RNA數據變化都不同,蕾黛解釋,這代表每位患者需要的治療都略有不同,因此抽血檢驗RNA也有助評估療效。另一方面,療程結束後,仍有3種RNA「居高不下」,蕾黛推論,這3種RNA或可作為預估哪些人屬於憂鬱症「高危險群」的依據。
有關驗血診斷憂鬱症的研究日益蓬勃;以色列魏茲曼研究院團隊日前發表於《神經元》期刊的研究指出,血液中的小分子「微型核醣核酸135」(miR135),是生物承受高度情緒壓力的關鍵,因此可望藉檢測miR135來診斷憂鬱症,或以miR135為「標靶」,研發治療憂鬱症的藥物。
奧地利維也納醫學大學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則顯示,大腦中「血清素」濃度不足,會導致憂鬱症風險大增,而1種在血液中「血小板」上、負責「運輸」血清素的蛋白質,可反映腦部血清素分泌是否正常,或能作為憂鬱症血液診斷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