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ertyo 2014-9-22 09:04
大腸息肉切除 術後可免住院
50多歲的陳先生,先前參與糞便潛血檢查,發現呈陽性反應,到醫院求診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處發現超大的有莖型息肉,大小接近4公分。最後透過大腸內視鏡息肉切除手術,一般術後不必住院,但為安全起見,陳先生住院2天觀察,出院後恢復情況良好。
負責診治這位陳先生的安南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蔡坤峰表示,由於國人生活和飲食方式有西化趨勢,造成大腸癌發生率和死亡人數年年快速增長,目前大腸直腸癌成為男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第一名,其死亡率則排行第三名。然而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後開始攀升,發病高峰落在60~65歲左右,男女罹病的比例相當。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 93到97年共有120萬9千人參加免費大腸癌篩檢,當中大腸癌個案達1298人,有3成屬於零期或第一期個案。到了101年,共有103萬人做過大腸癌篩檢,發現有大腸息肉者達2萬3700人,結直腸息肉盛行率約20~30%。
蔡坤峰指出,發生在大腸黏膜表面的腫瘤,可分為有莖型息肉與無莖型息肉兩種,有些息肉有機會演變成大腸癌。臨床上常見的增生性息肉,多半較不會惡性變化;另一種腺瘤,則較可能變成大腸癌。根據美國大型研究報告指出,將腺瘤切除,可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和死亡率,因此,近年來大腸鏡及息肉切除也越來越普及。
臨床上大腸癌病人常見七種表現,包括1.血便、黏液便或肛門出血;2.排便習慣改變,如出現便秘或腹瀉;3.頻繁腹脹、脹痛及脹氣;4.大便排不乾淨或有便意排不出;5.不明原因體重減輕;6.貧血或7.腹部腫塊等。蔡坤峰表示,有結直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人、本身為腸癌病人,都帶有危險因子,應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或腸鏡篩檢。飲食上,建議以低脂、高纖食物、蔬菜水果,少油炸、燒烤、紅肉類食物,多喝水和運動,並養成固定按時排便習慣,有助於遠離大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