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打坐冥想活躍腦部活動

vicky3 2008-12-25 12:53

打坐冥想活躍腦部活動

[size=3]
打坐冥想可能不只可以製造平靜的效果,研究顯示,佛教打坐冥想的練習可能還會產生腦部的持久改變。

研究人員發現,花費很多年修習佛教的打坐冥想訓練的僧侶,他們的腦部有關學習與快樂的區域顯示的腦活動,比那些從未練習過打坐冥想的人,要活躍很多。

這樣的研究結果意味著,像佛教的沈思冥想的這種長期心智訓練,可能可促使腦部活動和功能方面的短期和長期改變。

【佛教的打坐冥想可能改變腦部】

在這項刊於線上版國家科學學院程序期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八位長期修習佛教的僧侶,與十位健康學生的腦部活動。

這些僧侶的平均年齡是49歲,而且每位僧侶都受過打坐冥想的心智訓練長達15到40年,約10,000到50,000個小時。

這些學生的平均年齡是21歲,他們之前並沒有打坐冥想方面的經驗,而且在研究開始前,接受一週的冥想訓練。

兩組人都被要求練習慈悲憐憫的打坐冥想,這種冥想練習不需要專注集中在特定的事物上;相反的,參加者被教導要產生愛和同情的感覺,而且不需要針對特定物體描繪出感覺。

研究人員在打坐冥想前、期間以及冥想後,使用腦電波儀來測量腦部活動。

他們發現,兩組人在某種腦部活動(稱為gamma波活動)上有明顯的差異;Gamma波活動與腦部心智程序,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學習和有意識的知覺等有關。

佛教的僧侶在他們開始冥想前,有較高度的gamma波活動,而這種差異在冥想期間會急遽增加;事實上,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極高度的gamma波活動是前所未見的,是目前有記載中最高的。

這些僧侶的腦部區域有關積極的情緒,像是快樂的區域也顯示較多的腦活動;研究人員表示,僧侶在冥想開始之前,有較高度的這類型的腦活動,這意味著長期修習佛教的或者其他形式的沈思冥想練習都可能可改變腦部。

雖然年齡不同也可能解釋這項研究所發現的某些差異,但研究人員表示,冥想沉思練習的時間長短,而非年齡,明顯地預測會產生的gamma波活動。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深入瞭解這些腦部活動的差異,是否是由於長期沉思冥想練習所引起的,或是在訓練練習前就有的個人差異。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size]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坐冥想活躍腦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