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o 2010-8-17 14:56
國宅都更 未必划算
都市更新熱潮一波接一波,近期更延燒到國宅社區,但行庫主管強調,並非所有都更案都能「一坪換一坪」,尤其是戶數較多的案件,有時住戶甚至必須付出額外的成本,才能取得和都更前同樣面積的房屋,關鍵則是看都更案的地點好壞。
各大行庫近期都更案件增加,彰銀、一銀等接觸案件不下百件,合庫主管表示,國宅戶數多,整合起來難度更高,而且很多住戶對都更已經有一定認識,對利益分配意見不少。
行庫主管提醒,都更不能只看後續房價上漲,特別是許多人持有都更房屋是用來自住而非投資,如果不能換取相等的居住空間,都更期間還要額外負擔改建期的房租、管理或整合服務費,未必划算。
行庫主管解釋,都更主要利益來自「獎勵容積」及「售屋利潤」,如果辦理都更的土地能取得較高的容積獎勵,多出來的樓層可委託建商銷售,收回資金可作為營建成本,減少初期向銀行融資金額,住戶未來甚至可能多分得車位或房屋。
但是,依建物所在區位及條件不同,每個都更案可申請的容積獎勵也不一樣,將影響將來可出售的餘屋量。
要是大範圍的國宅,整合時間會更多,尤其許多國宅具有「整宅」性質,也就是政府早期因拓寬道路用地或公共設備,將大批住戶拆遷、集中,興建國宅以解決住戶問題,但整宅住戶的土地持分通常很少,每戶室內多在10至16坪左右,又不見得可拿到獎勵容積,都更效益沒有外界想像那麼高。
銀行主管指出,國宅因上戶數眾多,整合不易,住戶若走自立都更方式,也可能受限多數住戶收入不高,可貸得的銀行貸款成數相當有限;且早期國宅產權劃分混亂,如果住戶分住二樓、三樓,土地持分可能差距兩倍以上,如何公平分配土地價值,也是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