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82276761 2014-8-5 08:02
中俄北京. 瑷琿條約失地
中俄瑷琿條約又稱《愛琿城和約》,是由俄國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在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當時俄國使用的儒略曆1858年5月16日)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簽定的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完全失去了對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放棄領土擁有權最多的條約。此條約當時未經清政府批准,但後來在《中俄北京條約》確認。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俄北京條約是沙皇俄國和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使清政府確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並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此約第二款規定:「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後應順山嶺大河之流及中國常駐卡倫,及雍正六年(1728)所立沙賓達巴哈之界牌末處起往西直至齋桑淖爾(Zaysan-nor),自此往西南順天山之特穆爾圖淖爾(Temurtu-nor),南至浩罕邊界為界。」,兩國並議定派員會同勘界設立界牌。據此規定,清廷與俄國在同治年間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塔城界約),光緒年間清廷又與俄國簽訂「交收伊犁條約」及「中俄改訂條約」,清廷的西北邊界喪失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該條約與《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構成了《北京條約》的主體。此條約也確立中俄瑷琿條約的法律。三條約約文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attach]88178[/attach]
橘綠色為中俄北京. 瑷琿條約失地
[attach]88179[/attach]
俄國通過一連串條約割佔的西北土地
[attach]88180[/attach]
黑線以北為清末俄國所割去土地並控制外蒙古 (此邊界圖為大陸當局現狀 非同原中華民國疆域)
中國因俄羅斯的敲詐. 勒索. 威脅等手段. 短短6年時間. 不費一槍一彈無人傷亡. 奪走中國150萬平方公里土地. 相當於42個臺灣. 並造成外蒙古獨立. 使中國又失去173萬平方公里土地
東北的失地使得中國失去對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的出海口. 更失去居世界第23大島的庫頁島. 而俄國獲得海蔘威這個天然良港. 得以角逐太平洋. 至今仍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總部
西北的失地使得中國無法控制中亞. 西北戰略要地盡失無險可守. 西北要城塔什干. 阿拉木圖及巴爾喀什湖自此失去. 蘇聯解體後. 今日分屬哈薩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等中亞國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