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禪宗

AA82276761 2014-8-4 03:26

禪宗

又稱佛心宗、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

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

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以菩提達摩爲中國始祖,故又稱達摩宗;也因自稱得佛心印,又稱爲佛心宗。以禪定作爲佛教全部修習而得名。以參究、禪定爲方法,以徹見本有佛性爲宗旨。

達摩於北魏末年首先活動於洛陽(今河南洛陽市),後來來到嵩山(今河南登封市)少林寺,面壁九年修持佛法,修習禪定,倡二入四行之禪修原則,以《楞伽經》授徒,後世以達摩爲中國禪宗初祖,以嵩山少林寺爲禪宗祖庭

相傳當時南海的刺史蕭昂,寫了一道表上報梁武帝。達摩亦聞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建康(今江蘇南京)與其談法。當時梁武帝一心欽慕佛法,不論是建寺、造經、供僧,皆不遺餘力,因而自認很有功德,不知道離相妙修求證佛果菩提。達摩卻一語道破,告訴梁武帝毫無功德。因雙方會晤不契,達摩「一葦渡江」,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傳人。

後傳二祖慧可(487年—593年)、三祖僧璨(?—606年)、四祖道信(580年—651年)、五祖弘忍(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六祖惠能(638年——713年)六祖惠能後禪宗大盛中國未再傳衣缽

五祖寺中曾經發生過著名的禪宗作偈之事。因五祖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禪修水平。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

弘忍認惠能為衣缽召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並傳衣缽,定為六祖,受命南歸。此後禪宗分為南頓北漸。

禪宗自此分裂為南北兩派

北派為神秀
唐上元二年(675年),弘忍圓寂後,神秀去江陵當陽山玉泉寺,大開禪法,聲名遠揚。
武則天聽到他的盛名,於久視元年(700年)遣宋之問迎請,當時神秀已年過九十。大足元年,(701年)抵東京洛陽,住於內道場,受高遇。武后時常詢問,並命於當陽置度門寺、於尉氏置報恩寺,表彰功德。由此成為長安、洛陽兩京法主,則天、中宗、睿宗三帝親教授師,所傳教法盛行華北,號稱「北宗」。
唐中宗即位(705年),神秀住洛陽六年,於神龍二年(706年)在天宮寺圓寂,諡大通禪師。
唐玄宗開元二年(730年),在河南滑台(今滑縣)的無遮大會上,惠能弟子荷澤神會辯倒了神秀門人崇遠、普寂,使得「北宗」衰弱漸至不傳

南派禪宗至此獨尊  惠能圓寂後,其弟子們將其經歷和言論錄整理成《六祖壇經》簡稱《壇經》,是禪宗的經典。
六祖惠能門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謂「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曹溪禪後分為曹溪北宗、曹溪南宗。曹溪北宗即為荷澤宗,曹溪南宗分化出石頭宗、洪州宗兩支,被認為是禪門正宗。

晚唐至北宋初期,共分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溈仰宗五宗,再加上臨濟門下分出的黃龍、楊歧兩派,合稱五宗七派(或稱五家七派),為唐朝以後的佛教主流。但宋朝後,僅存臨濟與曹洞二宗。
後來法眼宗遠傳於泰國、朝鮮;雲門宗、臨濟宗更遠播歐美。在中國、日本,則是臨濟宗、曹洞宗兩宗最盛。

唐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諡號大鑒禪師。惠能圓寂後,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塗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真身塑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企圖奪走真身. 幸寺憎保護未果. 1966年文化大革命興起. 紅衛兵欲焚燬真身. 因寺憎及民眾拼死保護而未被破壞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