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Cle 2014-7-28 00:15
明軍薩爾滸大敗原因
明軍薩爾滸大敗原因很多,其最主要的因素是用帥不當,指揮失誤。
四路軍總指揮楊鎬何許人也?《明史·楊鎬傳》記載:楊鎬,萬曆八年(1580)進士,是個文官,做過知縣、御史。這個人很自負,不懂兵法,但會討好上級,因而得到一些人的信任,委他以重任。萬曆二十五年(1597),偕副將李如梅出邊作戰,失敗了。後朝鮮用兵,被免罪起用,經略朝鮮軍務。島山之戰,明軍大敗,死亡2萬。史稱:「是役也,謀之經年,傾海內全力,合朝鮮通國之眾,委棄於一旦,舉朝嗟恨。」吃了這樣一個大敗仗,楊鎬卻向朝廷奏捷報。後來敗露,全賴首輔趙志皋營救,才免於一死。後又被起用,因事再丟官。後金破撫順之後,明朝廷竟然重新起用這樣一個很少打勝仗的書生,來指揮這場決生死、系社稷的薩爾滸大戰!
遼東經略楊鎬作為薩爾滸之戰明軍的統帥,未諳兵家三陣:「日月風雲,天陣也;山林水泉,地陣也;兵車士卒,人陣也。」再加一個,「兵陣」。楊鎬在天、地、人、兵四陣上,鑄下歷史性大錯。
一說天陣。遼東冬季寒冷,楊鎬把開戰時間定在三月,明軍有許多是從南方或關內調來的,很難適應遼東的寒冷。行軍作戰中風雪大作,三軍不得開眼,山谷晦冥,咫尺不能辨。明軍大敗,實違天時。
二說地陣。明四路大軍遠程奔襲,進入後金腹地。山川峽谷,河流林莽,易守難攻,更為輜重和步軍所忌。明軍大敗,實違地利。
三說人陣。杜鬆剛愎自用,貪功冒進;馬林進軍遲緩,畏敵先逃;劉綎輕信誆言,有勇無謀;李如柏起自廢籍,臨陣怯懦。杜鬆兄杜桐、馬林父馬芳、劉綎父劉顯、李如柏父李成梁都是名將,這些將門子弟,或借父蔭官、或崇尚空談、或跋扈驕傲、或放情酒色,亦或兼而有之。一個很少打勝仗的楊鎬,帶領這樣四個將帥,明軍豈能不敗!明軍大敗,實違人和。
四說兵陣。兵分四路,分進合擊這八個字,關鍵是一個「合」字。因為:只有合擊,才能集中兵力;只有合擊,才能重擊敵人;只有合擊,才能實現目標;只有合擊,才能取得勝利。楊鎬的無能在於:「兵分四路,分進合擊」,只做成了七個字兵分了,軍進了,敵擊了,卻沒有做成一個「合」字。努爾哈赤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卻做成一個「合」字。努爾哈赤以「合」對楊鎬的「分」。明軍由戰略上的優勢,變為戰術上劣勢,結果四路出師,分兵未合,兩雙敗北。明軍大敗,實違兵法。
後金軍勝利的原因,既利用了明朝的劣勢,更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尤其重要的是,努爾哈赤指揮得當。他針對明軍「兵分四路,分進合擊」的方略,採取「集中兵力,合進分擊」的對策,就是以「集中兵力」對「兵分四路」,以「合進分擊」對「分進合擊」,兵法之妙,就差一字是「合」字還是「分」字?一合一分,決定勝敗。努爾哈赤指揮藝術的精華是12個字:集中優勢兵力,逐路擊破敵軍。薩爾滸之戰是努爾哈赤軍事指揮藝術一次精彩而經典的表演。
明朝與後金的薩爾滸大戰,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其一,明朝軍隊損失慘重。明軍文武將吏死亡310餘員,軍丁死亡45870餘人,陣失馬、騾、駝共28600餘頭匹。遼東明軍遭到毀滅性失敗。而後金八旗軍,號令嚴肅,器械精利,紀律整肅,賞罰嚴明,兵馬精強,勇猛拚搏,是當時中國一支最強大的,也是當時世界上一支最富有戰鬥力的騎兵。
其二,大明皇威受到挑戰。明軍薩爾滸敗報傳到京師,廟堂內外,朝野上下,舉國震驚,一片恐慌。內閣大學士方從哲說:「三路喪敗之後,人心不固,兵氣不揚。」這可謂是其時的真實寫照。而後金則人心振奮,躊躇滿志,膽氣更壯。
其三,明清歷史的轉折點。薩爾滸之戰使明朝和後金互換了位置:明朝由進攻轉為防禦,後金由防禦轉為進攻。後來乾隆帝在《薩爾滸山之戰書事文》中說:薩爾滸一戰,使「明之國勢益削,我之武烈益揚,遂乃克遼東,取瀋陽,王基開,帝業定」。
明軍薩爾滸大敗後,又失陷開原、鐵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