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 2010-8-8 00:51
法國斷頭台
[size=16px] 法國大革命期間所使用的斷頭台,在法語中叫guillotine——是以在法國最先倡議用斷頭台執行死刑的吉約坦大夫(Guillo-tin)的名字命名的,這兩個詞隻相差一個字母。
[color=#000000][/color]
[b] 吉約坦大夫[/b]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color]
吉約坦大夫是三級會議第三等級的代表。10月10日,吉約坦在制憲議會上提出了一個今後執行死刑應一律採用斷頭台的提案。他的六點提案的中心意思是:在執行時,應盡速麻利地處決死刑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所有死刑犯在處決時應採用相同的方法,不能把死刑犯分成三六九等:對貴族、富人人犯用斬首的辦法,而對窮人則用絞刑吊死。今後應廢除其他的處決方法(火刑、絞刑、四馬分身),統統一律採用斬首的辦法。而斬首要採用機械裝置——斷頭台。 [color=#000000][/color]
1791年5月3日,制憲議會正式接受了吉約坦的提案,於是就進入了實施階段。首先,有關部門委託路易十六的禦醫安托萬?路易寫出了一份對製作斷頭台的設想、評估和實施准則。德國人施密德則成了法國第一架斷頭台的製作者。斷頭台第一次處決人犯是在1792年4月25日。第一個上斷頭台的是一個名叫佩爾蒂埃的盜賊。自此,斷頭台就成了法國大革命許多場景中必不可少的殺人利器。
法國人由此也開始用吉約坦的名字來稱呼斷頭台。在我國的一些書刊中,因此把吉約坦說成是斷頭台的“發明者”、“設計者”的說法是不確切的:在吉約坦之前,早就有斷頭台在使用﹔吉約坦也沒有參加過任何設計、改進或製作的過程。在法國使用斷頭台執行死刑方面,吉約坦出於前述考慮僅僅是一個立法上的倡導者。他的姓氏在法語中卻因此聽起來與“斷頭台”、“上斷頭台的人”、“在斷頭臺上處決” 差不多(隻差詞尾的一兩個字母)。吉約坦大夫去世後,他的後人曾多次向法國政府提出請求:變更“斷頭台”在法語中的說法,均遭拒絕。於是他們這個家族就改了姓,自此不再使用“吉約坦”這個家庭姓氏。
[color=#000000][/color]
[b] 劊子手世家[/b]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color]
桑鬆家族世代以當劊子手為業,從1688年到1847年的159年間,巴黎城劊子手一職均由他們家族的人壟斷。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他們的業務自然非常繁忙。據保守的統計,大革命期間死於斷頭台的,在巴黎為3000人,在全法國則達到30000人之數!有一種傳播很廣的說法:拿破侖有一次在巴黎街頭碰到小桑鬆便問他:“處決了那麼多人,你晚上還能安心睡覺嗎?”小桑鬆的回答:“皇帝、國王、當政者能安心睡覺,我為什麼反倒不能安心睡覺呢?”
[color=#000000][/color]
雖說處決路易十六的劊子手仍是老桑鬆,但父親還是把最重的活兒留給了他的大兒子小桑鬆。小桑鬆的職業生涯使他成為在世界歷史上也許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劊子手:從安托瓦內特王后到羅伯斯庇爾都在他操作的斷頭台上身首異處!
[color=#000000][/color]
[b] 上斷頭台的人們[/b]
我們不妨看看小桑鬆的工作經歷——走上他操作或他指揮手下操作的斷頭台的有:
[color=#000000][/color]
以布利索為首的 21名吉倫特派著名人物,在1793年10月31日被雅各賓派推上斷頭台。幾天之後,該派另一非常有名的領袖人物羅蘭夫人也橫死於斷頭臺上。在梁啟超翻譯的《羅蘭小傳》中,梁把她的一句名言翻譯為:“自由,自由,多少罪行假汝以行。”羅蘭夫人以自己的死為她的這句名言提供了一個實例。此外,立憲派元老、曾任巴黎市市長的巴伊,因追隨革命改名為“菲力浦─平等”的奧爾良公爵也被雅各賓派冷酷地處決……
在1793年6月至1794年7月約一年雅各賓專政時期,是小桑鬆作為劊子手最為繁忙的時期,他與他的團隊曾創造了38分鐘用斷頭台處決21人的記錄。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color]
雅各賓派先是剪除其他政治派別。緊接著,雅各賓派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主流派,開始向自己一派內部持不同見解的人開刀,於是埃貝爾、丹東及他們的擁護者分別在1794年的3月和4月被送上斷頭台。最後,成了孤家寡人的羅伯斯庇爾也在熱月政變中被推上了斷頭台。自羅伯斯庇爾被處決後,小桑鬆明顯地清閑起來…… [color=#000000][/color]
而那個據說與小桑鬆有前述一段對話的拿破侖,則在打了無數勝仗的情況下,讓他的士兵把法國斷頭台帶到了歐洲的許多地方。[/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