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朱棣為何熱衷抓捕尼姑?

GooCle 2014-7-25 00:14

朱棣為何熱衷抓捕尼姑?

  一般說,出家人不問世事,不戀凡塵,僧侶、和尚、道人、尼姑,皆是如此。雖說,中國歷史上,也有和尚為了保衛寺廟與貪官污吏鬥爭的;也有僧人為了保家衛國抗擊倭寇的;但尼姑作為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大多是講求六根清淨,四大皆空,與朝廷素無瓜葛,很少有「紅顏一怒風風火火闖九州」的現象。不過,在明朝朱棣執政期間,卻也爆發了一樁令人大跌眼鏡的事件。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將全國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統統逮捕送到京師逐一審問,驗明真實身份。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既打破了佛門千年來與世無爭的靜雅,也讓後人感到莫可名狀的疑惑。是什麼原因導致朱棣要捕捉天下尼姑呢?
  據《明史》及清代有關野史雜鈔記載:唐賽兒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在家鄉蒲台(今山東濱州)聚集數千白蓮教徒,以紅白旗為號,揭竿而起,對抗朝廷。這場發生在山東境內的農民起義,因為規模小、持續時間短,基本沒有撼動明朝政權,連普通的歷史教科書上也鮮有論述。但當時的皇帝朱棣卻甚為震驚,不但派出了京營五千精銳人馬,還把正在山東沿海抗倭的軍隊,也用在了鎮壓這場農民起義上面,很有股子攘外必先安內的架勢。
  朱棣為何如此興師動眾,擺出一副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架勢?據筆者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所致:
  其一,朱棣的皇位和江山得來不易,肯定不允許任何人撼動他的根基。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在「寧負天下人,也不許天下人負我」的朱棣看來,無疑是對其統治地位的打擊和抹殺,故他要不惜一切代價,平定之剷除之,才敢安心穩坐皇座。
  其二,朱棣面對的這場起義,恰好發生在「遷都北京」前夕,肯定會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故他決不允許在這種時候出任何亂子、添任何麻煩,否則後患無窮。
  其三,唐賽兒起義軍以白蓮教為依托,就是看中了教徒對領導者的死心塌地,惟命是從,朱棣深知宗教力量一旦聚集的巨大危害,決不允許邪教蠱惑民眾,否則絲毫的懈怠,可以引發星星之火大燎原的難以收拾的局面。
  其四,加上起義軍隊伍不斷壯大,屢敗官軍,且唐賽兒對於朝廷的招安不理不睬,使朝廷和朱棣顏面掃地,故眼中釘肉中刺一日不除,終是心頭大患。
  於是,朱棣對唐賽兒分外仇恨,對起義軍分外殘酷,不僅對義軍隊伍瘋狂鎮壓,還對殘留力量和可能隱患大肆搜捕。事實上,因寡不敵眾、腹背受敵,起義軍只堅持了三個月就失敗了,但其領導者唐賽兒卻下落不明。為消除心中忿恨,為能夠殺一儆百,更為防止死灰復燃,朱棣一方面下令在民間大力嚴察唐賽兒行蹤,另一方面也把搜捕唐賽兒的重點放到了佛門。朱棣之所以這麼做,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唐賽兒領導的起義,在民間頗具影響力,百姓對朱棣的靖難之役造成的流離失所深惡痛絕,特別是後來遷都和挖運河,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加上水、旱災害,瘟疫流行,群眾生活十分艱難。故唐賽兒反對皇帝的做法,使之威望很高,藏匿在民間可能性極大。
  二是唐賽兒身為女性,又是白蓮教首領,加上起義發起時期,她曾自稱佛母,朱棣以此認為唐賽兒與佛門有著某種關聯。何況,佛門弟子遠離世俗,官府一般不介入,唐賽兒兵敗後混入佛門避難,倒是極好場所。
  因此,朱棣在民間擒拿唐賽兒久不獲的情況下,不得不將重點移向佛門淨地。據史料記載,為防止唐賽兒出家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樂皇帝在永樂十八年三月和五月連續下令:「凡北京和山東境內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師詰問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於是先後有一萬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師詰問,但是唐賽兒還是不知所終。
  到了同年七月,朱棣又命段明為山東左參政,繼續搜索唐賽兒。段明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不僅把山東、北京的尼姑逐一搜查,全部捕捉,甚至還逮拿了全國範圍內的數萬名出家婦女。對此,《明史》有簡單記載:永樂十八年二月,山東蒲台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嫁尼姑萬人。一直到朱棣病逝,他一心想捉拿到唐賽兒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看來,即便明朝有強大而又嚴密的特務、巡察機構,但在捉拿唐賽兒的問題上,因為不得民心,哪怕是想出通過捕捉天下尼姑的荒唐、極端的辦法,最終也無濟於事,得到的結果是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唐賽兒究竟哪兒去了?後人有過諸多猜測,但終將毫無定論。我想,這位巾幗英雄的最後歸宿,無論在何方,都已深深銘記在我們的心底。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棣為何熱衷抓捕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