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

GooCle 2014-7-24 01:01

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

  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是埃塞俄比亞(當時稱阿比西尼亞)人民抗擊法西斯意大利侵略的戰爭,又稱埃塞俄比亞第二次抗意戰爭。
  意大利曾在1895~1896年不宣而戰,侵入埃塞俄比亞,但遭到埃塞俄比亞軍民的頑強抵抗,意大利遭到慘敗,並於1896年被迫簽訂《亞的斯亞貝巴和約》,規定意大利無條件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廢除《烏查利條約》,賠款1000萬里拉,但意大利始終沒有放棄吞併埃塞俄比亞的野心。20世紀30年代初期,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為了擺脫國內嚴重的經濟危機,極力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加緊擴軍備戰,企圖通過武力進行擴張,掠奪市場和原料產地,進一步同英、法抗衡。意大利為了重新分割東非與北非的殖民地,獨霸地中海,控制紅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以削弱英、法與亞洲殖民地的聯繫,制定了侵佔埃塞俄比亞的計劃,並加緊侵埃準備。
  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毗鄰意屬索馬里的邊界附近瓦爾瓦爾蓄意制造邊境事端,並侵佔瓦爾瓦爾,導致埃塞俄比亞死傷百餘人。埃塞俄比亞向國際聯盟求援,但沒有得到西方大國的支持。1935年9月,國際聯盟作出偏袒意大利侵略者的裁決,更助長了意大利的侵略氣焰。
  隨後,意大利在意屬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邊界地域擴建港口,修築鐵路、公路、機場,架設通信線路,加速備戰。意大利統帥部的侵略計劃是:在北、南戰役方向及中部部分戰役方向上向埃塞俄比亞腹地實施向心進攻,主攻放在北部(厄立特里亞)方向,企圖在短期內打敗埃塞俄比亞軍隊,佔領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按照這個計劃,意大利軍隊的主力由厄立特里亞第一、二、三軍組成,後又有厄立特里亞第四軍及馬里奧蒂和庫圖雷將軍的各5000人的兩個縱隊,總數達25萬人,在北戰場展開,由東北非意軍總司令德博諾將軍指揮(1935年11月由馬多利奧元帥接任);在南戰場(索馬里),有兩個戰役集群,約11萬人,由格拉喬亞尼將軍指揮;在中央方向有一個戰役集群,約1.7萬人。埃塞俄比亞軍隊由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1萬人的禁衛軍和總數達35~45萬人的各省、各部族地方新編軍隊組成。埃軍雖然武器裝備落後,訓練很差,但士氣高昂。埃軍統帥部的抗戰計劃是:軍隊先從邊境後撤30公里,扼守險要地段,實施山區機動防禦作戰,為爾後轉入反攻創造條件。埃軍的展開計劃是:在北戰場,部署塞烏姆、古克薩、穆魯格塔等拉斯(公爵)的軍隊集群,約15~20萬人;在南戰場配置涅西布和德斯塔二拉斯的軍隊集群,約10—15萬人;在中央方向約有1萬人;禁衛軍和其他一些新編部隊留作預備隊,近11萬人。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不宣而戰,30萬大軍從北、東、南三面侵入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軍民奮起抵抗。抗戰經歷兩個階段。從戰爭爆發到1936年5月埃首都淪陷為正規戰爭階段,埃軍主要以陣地防禦抗擊敵軍。剛開始,擔任掩護的埃塞俄比亞軍隊開始撤退,避免與敵優勢兵力決戰。他們設伏和突襲侵略者的後方,戰鬥中表現得英勇頑強。而主力部隊則在海爾·塞拉西皇帝領導下與入侵者展開正規戰。12月中旬,伊姆魯和埃尤厄魯二拉斯的軍隊集群在阿克蘇姆地域對佔領者實施了突然襲擊,擊毀意軍許多坦克。1936年1月,塞烏姆和卡薩二拉斯的軍隊集群在泰姆比恩省打敗了敵人,解放了亞比亞迪城。在埃塞俄比亞軍隊的抗擊下,意大利軍隊一些集團陷入合圍,損失慘重。從1936年1月下旬起,意大利軍隊利用空中優勢,大規模使用飛機和毒劑,整隊整隊地消滅埃塞俄比亞軍隊,使整片整片的和平居民區變成廢墟,戰局急轉直下。同年3月,塞拉西集結重兵在阿桑吉湖一帶與意大利軍隊決戰,但因內奸出賣,埃塞俄比亞軍隊主力被擊潰。4月底意軍逼近首都亞的斯亞貝巴。5月3日,海爾·塞拉西流亡國外,伊姆魯拉斯成為臨時政府首腦。5日意大利侵略者佔領了亞的斯亞貝巴。9日,墨索里尼宣佈將埃塞俄比亞領土併入意大利王國。從此,埃塞俄比亞的抗戰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游擊戰爭階段。
  首都淪陷後,埃塞俄比亞人民成立了各種抵抗組織,人民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戰方式。部分埃軍分散到西部和南部各省,同當地人民組成游擊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以伊姆魯拉斯為首的埃塞俄比亞臨時政府負責協調各愛國力量的行動。游擊隊經常襲擊意軍駐地,炸倉庫、拆電線、破壞交通,一次次粉碎了意軍的「圍剿」。最後,意大利統帥部把200多架飛機投入戰鬥,並繼續大量使用毒劑,於1936年12月底徹底打垮了伊姆魯拉斯的部隊,並俘虜了伊姆魯。1937年2月打垮了德斯塔拉斯的部隊。意大利佔領者一方面加緊清剿主要抵抗策源地,另一方面加強對埃塞俄比亞人民的恐怖手段,殺害無辜平民。在戰爭期間和埃塞俄比亞淪陷期間,埃塞俄比亞軍民共死亡76萬餘人,但殘酷的鎮壓並未能使埃廣大人民放棄與外國侵略者進行鬥爭。游擊戰一直持續到1941年1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中,英國軍隊於1941年1月對駐在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的意大利軍隊發起了進攻。1月25日,塞拉西率領愛國武裝從蘇丹打回國內,廣大埃塞俄比亞人民和游擊隊也採取積極行動向意軍發起攻擊。4月2日,游擊隊配合盟軍收復首都亞的斯亞貝巴,5月5日塞拉西復位。隨後英、埃聯軍追殲殘敵,於同年11月27日在貢德爾的最後決戰中獲得勝利,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勝利告終。
  這次戰爭是埃塞俄比亞反侵略史上的又一光輝篇章,不畏強暴、英勇鬥爭的埃塞俄比亞人民在持續6年的抗戰中給意大利法西斯以沉重打擊,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也鼓舞了其他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在整個戰爭中,埃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僅死於化學戰毒劑的就有29萬餘人。意軍傷亡14萬人,付出了120億里拉的巨額軍費。
  埃塞俄比亞在戰爭指導上,充分考慮到敵我雙方的力量優劣,實施山區機動防禦作戰,粉碎了意軍的速勝企圖;在意軍佔領埃首都和部分領土後,埃方軍隊分散各地,組織抗戰游擊隊,消耗敵人,在極為困難和艱苦的條件下保存了實力,為最後趕走侵略者奠定了基礎。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