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day 2014-7-16 00:50
嗅覺神經受損 阿茲海默症前兆
[img]http://anntw-prod.s3.amazonaws.com/assets/images/000/008/962/big/%E7%A0%94%E7%A9%B6%E9%A1%AF%E7%A4%BA%EF%BC%8C%E5%9C%A8%E5%A4%B1%E6%99%BA%E7%97%87%E7%8B%80%E5%B0%9A%E6%9C%AA%E5%87%BA%E7%8F%BE%E5%89%8D%EF%BC%8C%E6%97%A9%E6%9C%9F%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6%82%A3%E8%80%85%E7%9A%84%E5%97%85%E8%A6%BA%E5%8A%9F%E8%83%BD%E5%8F%AF%E8%83%BD%E5%B7%B2%E5%8F%97%E6%90%8D%E3%80%82.png?1405323007[/img]
研究顯示,在失智症狀尚未出現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嗅覺功能可能已受損。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報導
無法辨別細微的氣味差異,可能是早期失智症的徵兆之一。美國哈佛大學團隊日前於2014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年會上發表研究指出,被認為是阿茲海默症致病的原因之一、與腦部神經細胞功能及結構受損有關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在病程初期就可能破壞大腦嗅覺區運作,使嗅覺失調的現象比失智症狀早出現,或可作為診斷早期失智症的篩檢方法。
過去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常有乙型類澱粉蛋白堆積形成「斑塊」的情形,後續研究也證實,乙型類澱粉蛋白在逐步累積的過程中,會持續破壞神經細胞功能,甚至造成腦部結構萎縮,導致記憶喪失。
早期需仰賴死後病理解剖,才能確認罹患阿茲海默症;近年來影像學診斷技術蓬勃發展,但通常察覺腦部結構明顯受損時,失智症狀已極嚴重,藥物治療可謂杯水車薪。
「正子斷層造影」是現階段臨床上診斷失智症的主要工具之一,利用特定化學物質可與乙型類澱粉蛋白結合的特性,甚至在症狀出現的數年前,就找出罹病風險偏高者。
但正子斷層造影造價昂貴,多數中小型醫療機構沒有這類配備,且受試者需接觸放射性物質,作為阿茲海默症快篩工具仍不盡理想。從腰椎抽取腦脊髓液,是另一個早期篩檢類澱粉蛋白的方法,但屬侵入性診斷,也不夠快速簡便。
哈佛大學公衛所醫學博士馬修葛羅登等人與美國麻省總醫院合作,研究年長者的嗅覺、記憶能力、腦部結構,以及腦內乙型類澱粉蛋白累積的狀況。結果發現,辨別氣味能力較差者,大腦「顳葉」部位的「內嗅皮質」及「海馬迴」兩個腦區,體積較常人小,類澱粉蛋白數量多,記憶力也較差。
葛羅登認為,檢查嗅覺及內嗅皮質、海馬迴結構,可作為篩檢無失智症狀長者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工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迪凡南德等人則發現,當辨別細微氣味能力降低時,往往已出現極輕微的認知功能缺陷。研究人員自2004年起,追蹤千餘位平均80歲的無失智症狀年長者,其中百餘人陸續出現失智症狀,統計特殊嗅覺分析量表的結果則顯示,嗅覺能力「每降1分」,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就增加1成,因此可藉評估嗅覺能力判斷罹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