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ard 2014-6-26 23:08
七年戰爭之洛伊滕會戰
洛伊滕會戰(Battle of Leuthen),是七年戰爭中普魯士與奧地利在1757年12月5日的戰役。以普軍大勝作結。此戰與羅斯巴赫會戰被譽為是腓特烈大帝最輝煌的戰績之一。
羅斯巴赫戰役之勝並不能改變科林戰役之後的劣勢。就在腓特烈奔向西南打擊法軍的時候,他留下來守衛西裡西亞的貝費恩公爵,連續大敗於道恩元帥和卡爾親王的奧軍主力,西裡西亞首府佈雷斯勞陷落,全境幾乎被佔領,貝費恩公爵本人被俘。腓特烈聞聽噩耗,留下斐迪南親王少量部隊擋住西方向法軍北返,儘管他在西裡西亞已經沒有可以立足的基地,但是腓特烈以奇襲突然佔領奧軍在Neumarket的補給中心,出乎奧地利統帥部的意料。他們以為腓特烈在羅斯巴赫戰役之後,應該進營地過冬了。奧軍卡爾(洛林親王)和道恩元帥有65,000人。腓特烈儘管疲於奔命,但是仍然信心十足地以39,000普軍,尋找奧軍主力決戰,因為腓特烈錯以為奧軍只有35,000。1757年12月5日,洛伊滕會戰展開。
奧軍擁有84個步兵營和144個騎兵中隊,佔領一條南北走向的防線,面對西方。左手和背後有一條小河。奧軍中央以洛伊滕村為支撐點,左翼由Nadasti將軍指揮,跟小河之間有一段距離。右翼由Luchesse將軍指揮,左右兩翼頂端相距近6英里,調動兵力不便。腓特烈有48個營24,000步兵,128中隊共12,000騎兵,總兵力僅僅39,000人,但是他擁有一個優勢:比奧軍熟悉地形,因為數年前普魯士曾經在這同一片地方舉行過秋季演習。腓特烈知道,在奧軍右側(北側)前方,有一片高地,叫Borne山,可以用來遮蔽敵人視線,秘密機動部隊,準備對奧軍左翼到小河之間的空隙實施打擊。
腓特烈的部隊從西北向東南進入戰場,前鋒橫越奧軍防線面前,在前哨戰中擊潰奧軍騎兵5個團,佔領Borne高地,掩護主力從高地後面隱蔽繼續向南行軍,向奧軍南側左翼集結。因為Borne高地在奧軍北翼當面,右翼指揮官Luchesse將軍把當面展開的普軍掩護兵力當成主力,誤判普軍主攻方向在北,連番向卡爾親王和道恩元帥告急,卡爾將9個營預備隊從南方調到北方,進一步削弱了自己左翼。普軍主力從容集中,並迂迴了奧軍左翼頂點,下午一點,齊騰的騎兵和莫裡茨親王的步兵,突然打擊在Nadasti將軍的身上,從南向北捲擊。Nadasti措手不及,一面向總部告急,一面試圖發動騎兵反攻,但是被普軍步兵擊敗,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Nadasti的奧軍左翼被碾碎,卡爾親王不得不以中央的洛伊滕村為軸,將南翼收縮,整個防線由向西旋轉成向南。
下午3點半,戰役第二階段開始,洛伊滕村的攻防成為焦點,奧軍憑藉數量優勢死守,大量兵力擠壓猥集在洛伊滕周圍,普軍莫侖道夫(Mollendorf)近衛旅經過苦戰,以數次衝鋒佔領該村,但是奧軍稍稍向北退後,繼續頑強防禦,普軍苦於無法從村裏衝出,戰局有陷於膠著的危險。
下午4點,戰役進入第三個決定性階段。原來奧軍北翼的Luchesse將軍,帶騎兵主力70個中隊完成集結,位置在中央洛伊滕村以西,面向南方,準備向洛伊滕附近的普軍步兵主力左翼發動強有力的反攻。但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位置,正好夾在洛伊滕村和更靠西的普魯士德裡森(Driesen)中將40中隊騎兵之間。當奧軍騎兵發起反攻的時候,普軍騎兵馬上從外翼發動側擊,頓時奧地利騎兵進攻隊形大亂,Luchesse陣亡。得勝的普軍騎兵繼續向中央奧軍主力發動側擊,而腓特烈本人和齊騰將軍率領驃騎兵,迂迴到奧軍主力背後,整個奧地利防線中央和左翼被完全毀滅,奧地利大軍崩潰。腓特烈乘勝發動堅決的追擊,第一次把戰場勝利發展成戰略上的追亡逐北。普軍雖然大戰後非常疲憊,但是士氣高漲,連夜喊著口號行軍。此役普軍傷亡約6,300人,而奧地利在戰場上損失了22,000人,其中12,000被俘,戰後齊騰指揮騎兵窮追不捨,又俘虜奧軍2,000人。此外,整個西裡西亞被收復,佈雷斯頓的奧地利守軍17,000人也向腓特烈投降。
總共算起來,腓特烈在洛伊滕戰場上消滅的奧軍,在4萬人以上。軍事史家把洛伊滕戰役許為腓特烈大帝軍事藝術的巔峰之作,就像拿破崙的奧斯特裡茨戰役一樣。也有評家把發生在1個月之內,互相有內在聯繫的羅斯巴赫和洛伊滕兩大會戰,看成一個整體的大戰役。僅憑這兩場會戰,腓特烈就完全奠定了其作為古今最偉大名將之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