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P-36戰機

oward 2014-6-26 22:46

P-36戰機

P-36戰鬥機是寇帝斯-萊特公司設計的一款戰鬥機,希望引起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注意以贏得生產合約。總計1095架P-36與鷹式75(Hawk 75)當中,超過2/3外銷到其他國家,包括法國、挪威、荷蘭與中國等。P-36同時也是P-40戰機設計的基礎。

P-36起源於寇帝斯競標美國陸軍航空隊於1935年提出的設計需求,公司編號75型(Model 75),這是一架全金屬,低單翼,採用可伸縮起落架的設計,發動機採用萊特公司XR-1670-5氣冷式發動機。寇帝斯於1937年5月參與競標,期間因為諸多事故,寇帝斯要求軍方延長試飛時間以求公平,同時將表現不佳的XR-1670換成普惠R-1535,然而結果依舊令人失望。

雖然參與競標的XP-35在部分性能上不如75型,生產成本也比較高,陸軍還是決定採用XP-35作為新一代的戰鬥機。1936年6月,陸軍擔心P-35無法如預期交貨,於是向寇帝斯提出3架75B型的生產訂單,軍方編號Y1P-36,發動機在陸軍要求下改使用普惠R-1830-13,武裝為機鼻一挺0.50英吋與0.30英吋機槍。

1937年3月第一架Y1P-36遞交軍方進行試飛,參與測試的人員對於新飛機的性能,尤其是運動性相當欣賞,無論是在各速度範圍下操作面的控制與反應,穩定性與地面操控性都有很好的評價,當年7月,陸軍對寇帝斯提出210架P-36A的生產合約,這也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數量最大的軍用機生產合約。第一架量產型P-36A於1938年4月出廠送交軍方。

1938年寇帝斯把早期型的P-36改為可收放式起落架,發動機為萊特R-1820-G105(1,100匹馬力),武裝除了原本在機頭的機槍外,還在主翼加上機炮,此機型命為XP-36F,又名「莫霍克」(MOHAWK),1939年2月和同為寇帝斯的CW-21戰鬥機被運到中國雲南作飛行測試,結果證明優於蘇製戰鬥機,中國空軍立了50架訂單,但由於在中國的飛機組裝廠經常被日機轟炸和日軍地面部隊漸漸迫近,此批莫霍克被運往印度

P-36採低單翼,全金屬半硬殼設計,起落架位於機翼下方,直接向後收起,但是機輪會旋轉90度之後平貼於機翼。機翼外側結構完全密封,以便迫降水面時提供浮力。尾輪也是可伸縮式,向後收起在機身內部。

原型機採用900匹馬力的XR-1670-5氣冷式發動機,量產型P-36A改用1050匹馬力的R-1830-13,驅動以液壓操作的恆速螺旋槳。

P-36最初的武裝是美國陸軍航空隊標準:0.50英吋與0.30英吋機槍各一挺,後來改為兩挺0.30英吋M1919機槍。

P-36在歐戰爆發前已外銷法國、荷蘭和挪威等國,當法國被德軍打敗和佔領後,還未交貨的P-36被英軍接收,已交貨的被德軍擄獲,以至當盟軍飛行員初遇Fw 190戰鬥機時誤以為,是被德軍擄獲的P-36,德國人也把這些P-36外銷給芬蘭去和蘇聯紅軍作戰

中國使用的是P-36的外銷型,鷹-75(又名霍克-75),使用固定式起落架,初期被稱為鷹-75H,1937年6月出廠後不久來華,之後不久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8月25日在南京作飛行表演後宋美齡以35,000美元買給陳納德。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的鷹-75H曾對上海作多次空中偵察,1938年有30架鷹-75M(鷹-75H的量產型)運抵廣州組裝,7月9日起駐湖南衡陽機場的第25大隊開始接收但發現飛機性能和美方宣稱的有所下降了20英里甚至經常發生機械故障,寇帝斯知道後派出專家小組來華後證實是中方機械士對其不甚了解所致,等技術問題解決後,此批鷹-75M負責衡陽地區的空防,8月18日,27架日機來犯,國軍3架鷹-75M和7架I-153戰鬥機起飛迎敵,空戰中國軍擊落和擊傷日機各一架而國軍一架鷹-75M被擊落(湯蔔生隊長機),另外兩架鷹-75M迫降,8月24日,第25大隊移防廣西柳州,9月18日,日軍轟炸機24架和22架戰鬥機空襲柳州,在地面上分別炸毀和炸傷鷹-75M各一架,之後第25大隊回到湖南,和第16大隊(同樣使用鷹-75M)一起駐在芷江,11月6日和7日,日機空襲芷江和衡陽,第25和16大隊的鷹-75M昇空迎敵,國軍擊落日機兩架和擊傷一架,一架國軍鷹-75M被地面防空炮火擊落,1939年1月11日,第25大隊駕駛鷹-75M到重慶交給第18大隊,但在乘運輸機回航時發生空難,無人生還。

之後鷹-75M負責重慶地區的防空任務,1939年尾至1940年初的崑崙關戰役期間有6架鷹-75M在飛越廣西南寧上空時發現在地面上有大批日軍士兵和重炮輜重,它們隨即低飛並以機頭的兩支M1919重機槍掃射日軍,日軍傷亡慘重而令國軍阻擋了日軍進攻崑崙關的通路和時間。

隨著同年日軍偷襲珍珠港而令美國正式對日作戰,1942年美國人杜立特派B-25轟炸機轟炸東京,事成後國軍派出兩架鷹-75M負責搜尋來華的美國轟炸機的合適緊急降落場地,而由於租借法案,國軍的鷹-75M漸被其他美製戰機取代而,國軍大部分的鷹-75M改為飛行訓練用機,只有第3大隊仍使用鷹-75M負責成都的防空。

到了1941年P-36的性能已經被認為落伍,同時逐漸由P-40與P-39取代作為第一線戰鬥機。珍珠港受到攻擊時,一共有39架P-36A在夏威夷,只有4架第46中隊的P-36有機會起飛攻擊第二波轟炸的日本魚雷轟炸機的編隊,並且擊落其中兩架。其他大部分都損失於空中攻擊下。

荷蘭原本也購買了一批P-36,但由於後來荷蘭被德軍攻下,此批P-36只有運往印尼給駐當地的荷蘭守軍使用,此外駐印度英軍也使用原本給中華民國空軍使用的莫霍克戰鬥機。

動機:        一具惠普R-1830-13雙黃蜂
空冷式發動機

最大出力:        1050匹馬力
乘員數:        1
長:        9.7公尺
翼展:        11.4公尺
高:        3.7公尺

空重:        2070公斤
最大起飛重:        2700公斤
航程:        1300公里
最大空速:        480公里/時
實用升限:        10000公尺
武裝:        2挺0.30英吋M1919機槍
[attach]85552[/attach]
[attach]85553[/attach]
[attach]85554[/attach]
[attach]85555[/attach]
[attach]85556[/attach]
[attach]85557[/attach]
[attach]85558[/attach]
[attach]85559[/attach]
[attach]85560[/attach]
[attach]85561[/attach]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P-36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