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ya 2014-6-10 00:21
圖特摩斯三世和麥吉杜戰役
富勒將軍的巨著,西洋世界軍事史,是從古埃及的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開始敘述的。這位古埃及大帝,被一些歷史學家稱為:「第一個建立了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帝國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在我們後世看來,圖特摩斯無疑是戰功顯赫,政績卓著的。但是在他生命的前32年,卻一直被一個女人的陰影所籠罩。一點也沒有顯示出有什麼傑出的地方。
在圖特摩斯三世的時代,埃及已經進入了它的第18個王朝。在第17王朝末期,埃及遭受到北方喜客索斯人的入侵,西索科斯人開始在戰爭中大量使用馬和馬車,這些都是當時的埃及所沒有掌握的戰爭技術和戰爭裝備。於是埃及在戰爭中大敗,陷於四分五裂的境地。第十八王朝的創建者雅赫摩斯領導了驅逐喜克索斯人的戰爭,並從北方侵略者那裡學到了馬和馬車的使用,埃及人造的馬車,都是用一匹馬拉的。相對於北方侵略者兩匹馬拉的馬車,它更靈活,和易於駕駛。從此埃及在軍事上開始和侵略者勢均力敵,並隱隱有超出之勢。經過漫長的奮戰,埃及重歸一統,並在尚武精神的激勵下,將這場民族解放運動發展成大規模的帝國主義對外擴張。從雅赫摩斯開始,歷經阿蒙霍特普一世,圖特摩斯一世,埃及的兵鋒南達尼羅河第三瀑布,北指敘利亞北部、幼發拉底上游,到了圖特摩斯三世的父親圖特摩斯二世在位時期,這個短命的法老沒有留下多少業績,卻留下了一個能幹的妻子哈特謝普蘇特,哈特謝普蘇特不但把持朝政22年,而且還曾正式戴上王冠,是世界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女帝王。圖特摩斯三世是父親同次妃伊西斯的結晶,從小生活在哈特謝普蘇特的陰影中,在對嫡母恐懼、敵視而又帶有幾分崇拜的複雜心境中逐漸長大成人。終其一生,他拒絕承認嫡母的任何功績。事實上,阿特謝普蘇特在執政方面頗有成就,只是由於她選擇用和平的手段治理國家和解決糾紛,所以在軍事上,沒有什麼建樹。公元前1482年,女法老突然死亡,到她的父親阿蒙神那裡去報到了,年已32歲的圖特摩斯三世終於得以親政。一把鋒利的寶劍脫出了劍鞘,這一點,很多人要付出昂貴的代價以後才能認識到。
埃及在哈特普蘇特的統治下,沒有發生什麼戰爭,鄰近那些臣服的國家,每年也向埃及進貢。但正如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那樣,當一個新皇帝登基的時候,臣國們都要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尤其是一個在前女法老執政時期,庸庸碌碌,無所表現的新皇帝。更何況,一個新的皇帝總是要先花大量時間來穩定國內的形勢(攘外必先安內)。於是,各個不甘心誠服的鄰國都認為時機成熟了。卡迭石國王率先發難,然後所有所有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許多城市都一致叛變了。他們募集了一個龐大的軍隊;並且宣稱他們已經從埃及的管制中獨立出來了。公元前1479年5月,這些反叛國的軍隊,在卡迭石國王的指揮下,佔領了麥吉杜要塞,它位於卡美爾山脈的北坡,足以封鎖埃及從通往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大路。形式對新國王非常不利。背叛者勢力強大。國內外還有許多勢力都在觀望。隨時準備撲到失敗者身上咬上一口。新王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眾多困難,圖特摩斯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畏懼和沮喪,他迅速地調集軍隊,帶領全軍毫不猶豫地穿過沙漠到達了還效忠於埃及的蓋茲城。這場戰爭的記錄被很好地保存下來,因為圖特摩斯的書記官特賈尼在現場所做的記錄,後來被刻到了卡納克神廟的牆壁上,圖特摩斯在這場戰爭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天賦。他於5月14日率領著他的部隊冒險通過了麥吉杜谷地,幸運地和令人疑惑的是聯軍並沒有在此部署軍隊。他毫無損失地進入了麥吉杜要塞南面的麥吉杜平原。5月15日,他的部隊開始以戰鬥序列向前進攻。此時,卡迭石國王指揮的聯軍正在麥吉杜要塞的城外宿營。圖特摩斯三世把他的部隊的一部分部署在吉那(Kina)溪流南面的一個小山上,而其大部則直指麥吉杜要塞。他乘在閃亮的戰車上,指揮著他的部隊進攻,儼然一隻張牙舞爪的鷹神。一波衝擊下,聯軍已被擊潰。他們丟下自己的戰車,倉惶逃入麥吉杜要塞。圖特摩斯三世並沒有立即攻城,而是收拾戰利品,並對麥吉杜加以圍困。不久,麥吉杜城宣佈投降,而卡迭石國王卻逃走了。整個戰爭的過程,看上去很平淡,聯軍的不堪一擊讓人感到意外。然而,圖特摩斯三世還是在此戰中表現出了一個合格帝王和傑出軍事統帥的品質。
1) 王者之心:首先,這位新王具有一顆真正的王者之心。一位真正的王者,是絕對不會對敵對勢力屈服的。不敢環境多麼惡劣,前途多麼渺茫,他都會把這些作為上天對他的考驗,而勇敢的戰鬥下去。而他爆發出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2) 兵貴神速:圖特摩斯三世完全瞭解速度和突然性的重要性。當他迅速帶領部隊抵達蓋茲城的時候,不但保住了他在沙漠那一面唯一的補給基地,而且給敵人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並趁熱打鐵,迅速帶兵穿過麥吉杜谷地,逼近麥吉杜要塞。再聯軍意想不到地時候,出現在聯軍面前。然後,趁聯軍還沒退入要塞,迅速發動攻擊。一舉擊潰要塞外的聯軍。也許,你可以說他帶兵突進蓋茲和麥吉杜谷地有那麼幾分魯莽。但歷史就是這樣,成功地魯莽就是勇敢,而失敗的勇敢被稱為魯莽。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
3) 親臨戰場:圖特摩斯三世,在決定勝敗的戰役中,一直站在他那閃亮的戰車上進行指揮,讓所有的埃及將士都能夠看到他。埃及軍隊在皇帝的注視下氣勢如虹。一波衝擊下,塞外的軍隊就已經崩潰。
4) 審時度勢:圖特摩斯三世,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清楚地知道手裡有那些牌,為了追求速度和突然性,他沒有攜帶攻城的器械。而且部隊連日迅速機動,已經沒有餘力攻打要塞,於是他選擇了圍困。所謂天助自助者,最後要塞的投降,可以看成是上天對圖特摩勇敢善戰的一種獎賞。
反觀聯軍的表現,他們和新王配合默契。很好的演好了新王祭品這個角色。
1)低估對手:從聯軍的動作來看,他們是看不起這個新皇帝的。不然,很難想像把一場生死攸關的大戰打成這樣。
2)不思進取:攻佔麥吉杜要塞後,不思進取。如果當時聯軍先能敵一步攻佔蓋茲城,那麼圖特摩斯的軍隊,將會面臨出沙漠後,沒有補給基地的問題。更本不可能直撲買麥吉杜。即便沒有想到攻佔蓋茲城。那至少在麥吉杜谷地,應該利用地勢,駐紮重兵。放棄眼前的地理優勢不用,聯軍不是太自大,就是太愚蠢。也許兩者都有。
3)戰略不明:聯軍沒有清晰的戰略。圖特摩斯三世的目的在於速戰速決。那麼聯軍的戰略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因該四處點火,避免決戰。決不給對方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把戰爭的時間拖得越久,變數就越多,為自己爭取的利益也就越大。
4) 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既然已經沒有選擇,那麼在麥吉杜要塞前,就是一場決戰。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可是,聯軍在承受第一波攻擊的時候即已經潰退。與其這樣,還不如預先全部收縮入要塞的好。即便是最後,明明新王對要塞無可奈何,缺乏進攻要塞的器械。但全無鬥志的聯軍,最後居然選擇了投降。怎不讓人感歎世無英雄。
如果那時候有採訪,圖特摩斯也許會說:不是孤太狡猾,而是對手太不給力了。這一戰對於圖特摩斯輝煌的一生來說,絕對是場小戰役。然而,卻是他最早,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場戰役。此戰後,整個埃及,還有那些觀望的鄰國都迅速匍匐於新王的腳下,正所謂內憂外患,一戰而除。另一方面,這次勝利,尤其是從劣勢中取勝,給了新王和埃及軍隊無比的自信。為未來的征服,打好了基礎,作好了準備。可以這麼說,沒有麥吉杜德勝利,也就沒有圖特摩斯三世輝煌的一生。
麥吉杜要塞投降後,為了鞏固新征服地區的統治,圖特摩斯三世在西亞各降服的鄰國駐紮精悍的軍隊,並派駐總督進行治理。每征服一國,他便將該國王公的子弟帶到埃及,一方面作為人質,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接受埃及的教育,培養對埃及的感情。洗腦後,再在適當的時候放他們回去協助埃及一起治理那些被征服的地區。這一招是如此的奏效,以至於幾千年來世界各地的征服者爭相效仿。而作為原創的圖特摩斯三世所體現政治智慧讓人歎服。
此後,圖特摩斯又花了近20年的時間反覆多次征討西敘利亞的諸城邦。,才最終確立了對敘利亞的統治,而他對敘利亞的征服嚴重刺痛了西亞大國米坦尼,強強相碰終不能免。米坦尼王國的悲哀在於它的對手已經不是當初次用兵的新王,而是如日中天,身經百戰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最傑出軍事家圖特摩斯三世和埃及帝國身經百戰,以無數次勝利所鍛造出的無敵軍團。數次大戰埃及都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其中公元前1472年圖特摩斯還一度渡過幼發拉底河深深殺入對方國界。最後米坦尼屈服,並成為埃及的盟友,這使整個西亞地區大為震動,亞述和巴比倫都趕緊同埃及修好,巴比倫還將一位公主送給圖特摩斯為妃。兩個歷史最久遠的文明中心第一次以聯姻的形式相結合。
圖特摩斯三世共發動了15次戰役。無一敗績。為了在敘利亞海岸登陸並在那裡建立一個作戰基地,以征服卡迭石和它的內地,圖特摩斯三世建造了一支海上艦隊。在第6次戰役中,他的部隊在西米拉(Simyra)登陸,該地位於敘利亞海岸上的的黎波里(Tripoli)的北面。接著,他指揮部隊向卡迭石城進攻。卡迭石城位於奧龍特斯河(Orontes)左岸,距離霍姆斯(Homs)不遠。由於這是一個強力的要塞,所以圖特摩斯三世用了好長時間才將其攻克。在第7次戰役中,他在他的後方評定了一連串叛亂。在第8次戰役中,約前1445年,他攻入了雅利安人建立的米坦尼國,奪佔了米坦尼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土地。 圖特摩斯三世威名遠播,許多地方的親王紛紛向他進貢。他的艦隊也威震四方,基本上控制了東地中海。愛琴海諸島嶼、克里特島和塞浦路斯島也都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中。在圖特摩斯三世的最後一次戰役中,由於卡迭石又聯合諸國叛變,他毀滅了卡迭石城。此戰之後,喜客索斯人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經過長期的征服,埃及南部的邊界被圖特摩斯三世擴展至尼羅河第四瀑布。他還使利比亞,亞述,巴比倫及赫梯的統治者們都向他納貢。由於圖特摩斯三世的赫赫武功,一些歷史學家稱他為古埃及的拿破侖。晚年的圖特摩斯逐漸傾心於享受富貴尊榮。他讓其子阿蒙霍特普二世成為他的共治者。圖特摩斯三世去世之後,他的前三個繼承者繼續保持了埃及軍事上的強勢,但只限於鞏固祖先留下來的成果,而鮮有擴展。或許圖特摩斯三世所征服的地盤,在他那個時代的生產力和交通狀況下已是極限。公元前1425年,共在位54年的圖特摩斯三世逝世 。他葬在「王陵谷」(The Valley of the King),遺體現在還保存在開羅的博物館。
圖特摩斯三世是很多人鍾愛的法老,他具備了一個偉大統治者所應擁有的所有品質,在他的輝煌的一生中(準確的說是32歲以後),他從未在戰爭中失手,他對待戰俘的態度也很人道;他還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行政管理上,他也超越了前人;另外,他還是一個騎師、射手、運動員和有眼光的贊助人。在對他的記載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他是一位誠摯、公正的,非常自律和講求實際的皇帝(這丫的不是穿越的吧)。圖特摩斯三世的統治因其自身的品位和善行,而散發著柔和迷人的光芒。如果硬要尋找他的毛病,也許他不顧一切地反對哈特謝普蘇特是他唯一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