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ya 2014-6-10 00:20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這話聽起來確實揚眉吐氣,但如果再看看陳湯當時的處境,恐怕就沒有那麼心潮澎湃了。陳湯矯詔發兵,仗是打勝了,可怎麼向漢元帝解釋啊?陳湯就把口號喊得震天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是那種不大守規矩的人,早年他被人推薦當官,父親死了都不回家奔喪,結果被人告發,自己進了監獄,推薦他的人也受到了牽連。在陳湯看來,人死如燈滅,人已經死了,自己就是奔喪也不能起死回生,還不如在這裏好好做事呢。但是陳湯非常有理想,多次要求出使國外,多年以後,終於官拜西域副校尉,他的頂頭上司是西域校尉甘延壽。
陳湯的機會終於來了。漢宣帝時,匈奴發生內亂,五單于爭立,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發生戰爭,爭相派質子入侍西漢,西漢政府開始在他們之間玩平衡。呼韓邪單于深知自己不是郅支單于的對手,就兩次親自來到西漢,表現了很大的誠意。郅支單于進攻了呼韓邪單于,同時攻破了周邊幾個小國,實力增強,開始耍橫,要求歸還質子。西漢使者谷吉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把郅支單于的兒子送還給他,但是郅支單于非常暴虐,殺掉了谷吉一行。郅支單于也知道西漢不可能善罷甘休,就長途西遷,一直跑到了萬裏之遙的康居,也就是今天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兼併了康居的勢力,修築城池,還不斷襲擾西域諸國。
陳湯這人「沈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他敏銳地看到此時如果讓西漢政府出兵康居,山高路遠,不太現實,但如果從西域本地就近發兵,路途較近且環境熟悉,也用不著西漢準備糧草,一切由西域各國自備即可,況且郅支單于非常不得人心,連康居人也被他得罪了,此時正是出兵的好機會,肯定能夠一戰而勝。陳湯就和頂頭上司甘延壽商量,甘延壽是標準的武將,人很正統,沒有什麼智謀,認為應該奏請皇帝。陳湯想如果奏請皇帝,人家派來了一員大將,那哪還有自己這個副校尉的事兒啊?就說:「國家與公卿議,大策非凡所見,事必不從。」
說來也巧,正好趕上甘延壽生病,陳湯就假傳聖旨,矯詔發兵。西域各國一聽要進攻郅支單于,十五個國家派出了軍隊,其中就包括飽受郅支單于欺淩的烏孫,將近五萬軍隊齊集麾下,其中漢軍只有一兩千人。此時陳湯意氣軒昂,整兵待發。就在此時,甘延壽的病好了,一聽說矯詔發兵,「驚起,欲止焉。」陳湯按劍上前,說:「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甘延壽也是武將,當然知道氣可鼓不可洩的道理,只好依從了陳湯。
陳湯率領西域軍隊,遠征三千里,首先擊敗了康居騎兵,同時盡量爭取康居貴族的支持,接著進攻單于城。郅支單于想跑,都出城了,想想所有的人都被他傷了,也無處可去,又回來守城,匈奴人也像漢人似的守起城來了。陳湯以五萬對三千,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攻下了郅支單于修築兩年多的單于城,殺郅支單于以下一千多人,找回了漢使谷吉所帶的帛書。
仗是打勝了,但假傳聖旨、矯詔發兵,這可是滅族的大罪,歷任皇帝都非常忌諱這事。陳湯左思右想,寫下了這個滿篇口號的奏折:「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康、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還不放心,開始大肆貪汙,還故意讓別人抓住,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告訴皇帝我志向渺小,喜歡錢財,沒有非分之想罷了。
陳湯回朝後,果然發生了爭論,還是劉向為他請功,漢元帝沒有處罰,還封他為關內侯,官拜射聲校尉,但是再也不敢重用他了。漢元帝死後,漢成帝上臺,年輕的皇帝心裏不踏實,又把陳湯給免了。陳湯一想自己不能顯本事,必須得犯點傻,就故意說康居派來的太子不是真的,結果查出來是真的,陳湯被降為普通士兵。但是遇到大事,皇帝仍然會咨詢陳湯,陳湯還可以趁機發點牢騷。後來陳湯再掌兵權,但是仍然喜歡貪汙,最終栽在這個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