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華夏”名稱由來

ikya 2014-6-7 01:13

“華夏”名稱由來

“華夏”中中華民族的稱號。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56個民族,統稱為“華夏民族”。 中國人都以“華夏民族”、“華夏子孫”為榮。
究竟這個習以為常的名稱,如何得來?作為一謎,古往今來,卻有種種說法。
古人的說法見諸於《左傳》、《孟子》、《說文解字》等古籍中,是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裔”作為四方,相對而言。
現代人的觀點有兩二種:
  第一種認為,“華夏”是民族的名稱。
這種觀點又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我國古代以“夏”為族名。“夏”這個名詞則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說:“華夏族定居在華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認為,華夏實際上歷史上夏族的一個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肅、河南、山西一帶,後來這個民族不斷向四處遷徒,逐漸形成“東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後來大夏變為夏族的總稱,也是夏族的美稱。
    第二種觀點認為“華夏”是地域文化概念。這種觀點分兩種說法。
一種認為,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禮地區稱為“夏”,文化高的民族為“華”。“華”、“夏”合起來,稱為“中國”。反之,“中國”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區和民族,就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後來華夏不斷壯大,凡是接受華夏文化的各個民族,大都納入了傳統華夏族的范疇,華夏成為中華民族的稱號了。
另一種說法認為,中華民族的遠祖,可大致分為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集團。後來,黃帝兼並了炎帝部落,又統一了其它各部,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祭奠的先祖。華夏集團也因其連續的勝利,鞏固了自已的主流地位,成為中華民族古老的代表。
  總之,“華夏”名稱之解並未結束。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華夏”名稱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