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凱薩輕型自走砲

ikya 2014-6-5 01:12

凱薩輕型自走砲

在一般的印象中,自走砲一律是一副戰車的模樣,採用履帶底盤、全封閉砲塔;而少數採用輪型底盤的異類如南非G-6,同樣也是重達48ton的巨無霸。不過1990年代法國GIAT推出的凱薩(CAmion Equipe d'un Systeme d'ARtillerie,Caesar)自走砲則頗具創意,以輪型卡車搭載155mm 52倍徑火砲以及自動化射控系統而成。凱薩自走砲的前身為155 AM F3輕型自走砲,採用AMX-13輕戰車的底盤。

凱薩自走砲由法國的GIAT與Lohr Industrie of Hangenbieten合作研發,採用戴姆樂.賓士(Daimler Benz)的U-2450L(Unimog)六輪輕型卡車底盤,GIAT的155mm 52倍徑火砲架在車體後方,採用開放式設計,並無砲塔保護,俯仰角度介於-3~+66度,並能在水平方位做左右各17度的調整。 法國陸軍購買的凱薩使用155mm 52倍徑砲身,基本上是由法國陸軍原有的TRF-1 155mm 39倍徑榴彈砲改良而來;如果客戶需要,凱薩也能換裝體積/重量更低的155mm 39倍徑砲身。凱薩自走砲的各項設計都是為了配合快速反應部隊,例如注重獨立運作能力等。卡車底盤的動力為一具最大馬力260匹的OM-366直立六汽缸柴油機,使其擁有超過100km/hr的最大路速,最大越野速度達50km/hr,續航力則達600km。凱薩的駕駛艙具有裝甲保護,能抵擋砲彈破片的攻擊。凱薩的 編制乘員有六人,包括一名駕駛與五名砲班人員,相較於拖曳式火砲砲班編制動輒10人以上可說減低不少;行駛時乘員坐在駕駛艙內,進行射擊時則需下車在露天環境下操砲。 凱薩自走砲的戰鬥重量僅17.65ton,在滿載彈藥、備便作戰的狀態下,連同全體操作人員還是能由C-130運輸機進行戰術部署,故非常適合快速反應部隊使用 。

凱薩自走砲配備GIAT與EADS Defense Electronics研發的ATLAS射控系統,整合有SAGEM Sigma 30導航系統(採用雷射陀螺儀)、DE CS-2002G射控電腦、GPS全球定位系統、ROB-4砲口測速雷達以及戰術資料鏈,能射擊前無須進行額外的人力方為地理測量。由於車體重量輕,凱薩的車尾設有一具駐鋤,射擊前先放下駐鋤支撐地面以穩定車身。凱薩的主砲設有液壓半自動裝填系統(人員需將砲彈從彈艙中取出並放至定位,半自動裝填系統包辦砲閂的進彈、開合與退膛,故凱薩的砲班編制有裝填手、藥包手與信管手), 使裝填程序略為簡化。凱薩的駐鋤收放、半字動裝填系統、砲身俯仰均由車體後方的面板負責控制,而無法在駕駛室內直接控制。與凱薩的爆發射速為15秒內3發,最大持續射速則為每分鐘6~8發 ;車上攜帶18發砲彈,儲存於車體中央的一個模組化裝彈容器中,此模組容器能快速更換。快速反應方面,凱薩從準備工作到開始射擊只需1分鐘,射擊6發砲彈後撤出陣地僅需3分鐘。藉助液壓系統,凱薩的砲身能在30秒內自底盤卸下。GIAT也配合凱薩而設計了一種彈藥補給車,同樣以卡車作為底盤,補給時以一具起重機為凱薩吊換模組化儲彈容器即可,作業相當迅速簡便。

凱薩的彈種選擇很廣泛,包括 北約制式的高爆彈(High Explosive,HE)、人員/物資殺傷彈、Ogre shell系列子母彈、全口徑彈底噴氣增程砲彈(Extended Range Full Bore - Base Bleed,ERFB-BB)以及導向反裝甲彈藥。標準的Ogre shell射程達35km,其中的反裝甲型可攜帶63枚導引式攻頂次彈械,兼具反裝甲與軟性目標殺傷能力,每一枚導引次彈械穿甲能力達90mm,且具有自毀裝置 ;而ERFB-BB彈底噴氣增程彈藥的射程可達42~50km;至於另一種Ogre shells彈藥則能將378個次彈械灑在3公頃的面積。至於導向反裝甲彈藥則是Ogre shell攜帶兩枚由GIAT與瑞典Bofors合作發展的BONUS導向攻頂次彈械,配備紅外線尋標器以及EFP高爆成形穿甲彈頭,射程達35km;BONUS在目標區上空被釋放後便啟動尋標器與引信, 以紅外線尋標器自行尋找符合裝甲車輛訊號特徵的目標,並辨識裝甲車最脆弱的發動機室或頂部艙蓋加以攻擊,能擊穿200mm厚的滾軋均質裝甲,這類武器使得曲射火砲也能有效擔負反裝甲任務(以往使用傳統彈藥時,要不就是由直射火砲近距離對敵裝甲部隊正面強攻,再不然就得以曲射火砲浪費大量高爆榴彈才可能奏效)。此外,Ogre shell還能使用高爆彈、人員殺傷彈、縱火反油庫彈等戰鬥部,甚至戰場偵察模組等。法國也在研發Ogre系列的火箭增程彈,最大有效射程超過85km,可攜帶77枚導引式攻頂次彈械 或兩枚BONUS。Ogre shell具有GPS以及簡單的慣性導航裝置,圓週誤差公算(CEP)在10m以內。一個配備8輛凱薩的砲兵單位能在在一分鐘內能將1500發次彈械或48發導引式反戰車彈藥傾洩在40公里的範圍內。


凱薩在1998年便完成量產前的準備工作,在1999年曾運至馬來西亞進行測試,不過直到2000年代初期才接獲法國陸軍訂單,從2002年至2003年6月則建造了5輛預量產型供法國陸軍測試。法國陸軍在2003年下半決定將更多原先打算用來升級現役的AUF-1 155mm屢帶自走砲經的經費挪至購買凱薩自走砲,目前共訂購72輛凱薩(法國陸軍目前對凱薩總共有120輛的需求,故可能會再追加採購數量)以取代現役的TRF-1 155mm 39倍徑牽引榴彈砲。而法國海軍規劃中的FMM多用途巡防艦的陸攻型,也會配備以凱薩砲身為基礎研發的155mm 52倍徑陸攻艦砲。除了法國陸軍之外,美國、泰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也對此系統表達了高度的興趣:由於美國目前正積極籌建能迅速空運部署至全球各地的快速反應部隊,因此凱薩這類重量輕、能塞入C-130的肚子裡、火力充裕的系統是目前最能取悅美國國防部的熱門貨 。泰國購買了6輛凱薩,並保留12~18輛的後續選擇權,至於沙烏地阿拉伯則在2006年7月簽約購買了76輛。

凱薩這類系統的確是極富創意,在砲兵裝備市場中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區隔,其道路機動力優於任何牽引火砲與履帶自走砲,購置與維持成本更是遠低於正牌重型自走砲,而且體積重量都很低,能跟隨快速反應部隊進行快速部署並隨時提供充裕的火力支援;而對某些預算有限或想降低後勤負擔的國家而言,凱薩也是個相當經濟的選擇。不過低成本、低重量的背後意味著諸多性能的犧牲:凱薩的車體裝甲薄弱,人員在操砲射擊時需要在車外操砲與裝填,完全暴露於敵火之下,而且除非穿著防護裝備,否則對核生化攻擊也無防護能力;此外,有砲塔的自走砲在砲口炸時還能保護人員安全,凱薩自然就沒辦法了。除了防護能力之外,由於砲口迴旋範圍非常有限,凱薩不能在停車狀態直接將砲口對準另一個目標,而且由於重量太輕以及充氣輪胎的先天限制,無論在任何射擊狀況下都需放下駐鋤來穩定車體,不像重量較大的履帶自走砲只需鎖定懸吊系統就能備便射擊,這些都會限制凱薩的陣地選擇與操作能力。最後,也絕不能忘記卡車底盤越野能力遠遜於履帶底盤的先天特性,在路外與鬆軟地形的操作能力將大受限制。因此,凱薩在彈藥攜帶量、自動化程度 、越野能力、陣地選擇彈性、射速以及轉換陣地速度上都不如幾種新一代正牌重型自走砲 ,而且也沒有任何自衛武裝。因此,凱薩這類輕型自走砲只能算是拖曳式火砲的「卡車化」機動力解決方案。對於一個擁有相當規模且預算足夠的陸軍而言(例如法國本身),凱薩主要的價值是能更大比例地取代牽引式榴彈砲,與正牌履帶自走砲形成高/低混和搭配,大幅強化整個砲兵的機動能力與反應速度, 或者是借重其重量較輕、後勤需求較低之便而成為海外部署部隊的火力支援,但無法完全取代正牌自走砲的功能。

型號 凱薩自走砲(Caesar)
製造國/廠 法國/  
GIAT、Lohr Industrie of Hangenbieten  

使用國 法國
底盤 Daimler Benz U-2450L 6X6輪型卡車
尺寸(m) 長10  寬2.5  高3.26
戰鬥重量(ton) 17.65   
發動機/馬力 OM-366六汽缸柴油機*1/240   
推重比(hp/ton) 13.6   
極速(km/hr) 100
續航力(km) 600
乘員 6   
武裝 GIAT 155mm 52倍徑主砲*1
[attach]84642[/attach]
[attach]84643[/attach]
[attach]84644[/attach]
[attach]84645[/attach]
[attach]84646[/attach]
[attach]84647[/attach]
[attach]84648[/attach]
[attach]84649[/attach]
[attach]84650[/attach]
[attach]84651[/attach]
[attach]84652[/attach]
[attach]84653[/attach]
[attach]84654[/attach]
[attach]84655[/attach]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凱薩輕型自走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