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虎II坦克

ustave 2014-5-7 00:39

虎II坦克

六號戰車虎II(德語:Panzerkampfwagen Tiger Ausf. B)坦克,德軍編號為Panzerkampfwagen Tiger Ausf.又稱虎王式(King Tiger, Königstiger,該詞為德語中的孟加拉虎)坦克也經常簡化為虎B,軍工系統的名字則為Sd.Kfz.182,而盟軍則稱之為「王虎」或「皇家虎」(Royal Tiger),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生產的重型坦克。它的設計概念沿襲自虎I坦克但採用了傾斜裝甲概念。其重型的裝甲及強力的火炮,使得盟軍望塵莫及,它的底盤也用在獵虎式坦克殲擊車上。


設計
最初,研發一種重型坦克的合同是在1937年下達給亨舍爾公司的,1939年又向保時捷公司下達了合同兩種原型車都用克魯伯設計的炮塔,主要的區別在車體、傳動、懸掛上。亨舍爾的設計將負重輪做成重疊式而非虎I的交錯式以簡化後勤維修。虎II坦克和虎I一樣裝甲採焊接而成,但虎II將裝甲如同T-34一樣做成傾斜狀。車身外型和豹式坦克相似,大型砲塔即使因主炮沿中線放置而截成兩半,空間也顯得寬敞。80發的砲彈環狀排列在炮塔四周和地板上,炮塔內也有許多擺置小物品的置物架。車長的頂塔視野良好,但大多數的車長仍選擇將自己的頭伸出車外。長炮身的88/L71公釐炮威力強大,在1000公尺能貫穿180公釐厚的裝甲,在兩公里能擊穿垂直傾角30度的132公釐鋼板,即使是IS系列坦克、M26潘興也無法抵擋,可以從盟軍戰車的接戰距離以外開火,但因炮彈的高初速導致炮管磨損迅速,後期主炮改成兩段式以方便更換。

發展
在1944年6月6日,盟軍登陸了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開闢了歐洲戰場的第二條戰線。腹背受敵的德國為了對抗來自東邊的蘇軍和西邊的盟軍,便要求加緊生產重型坦克,而虎II就是其中一種。軍方繼虎I坦克號,再次要求設計一種具有傾斜裝甲和88公釐主炮的重型坦克,此時有兩家德國公司提供了虎II坦克的設計概念,這兩家公司分別是亨舍爾公司及保時捷公司。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兩者所提交設計概念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其裝甲的設計、所使用的變速器和懸吊繫統。最後,亨舍爾公司的設計受到德國政府的青睞,贏得生產虎II坦克的合約,因此亨榭爾公司開始全力生產虎II坦克。然而在簽訂合約前,保時捷公司對其設計充滿了信心,甚至已經先行生產一批炮塔等著,但合約仍是被亨舍爾公司奪得,但這50具砲塔畢竟已經做出,故直接被安裝在首批的虎II坦克上。隨後亨舍爾便開始在戰車上安裝自家的砲塔,這炮塔比保時捷所設計得更為簡潔。

生產
亨舍爾公司收到了生產1,500輛虎II坦克的訂單,但在1944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只生產了大約485至489輛,而每輛虎II坦克的炮塔上各自漆有獨立的數字編號。其每年的產量為:
1943年:3輛
1944年:377輛
1945年:107輛

虎II坦克只有一種型式,並沒有其他延伸或改良型。儘管有提出過將它改為獵虎式坦克殲擊車和Grille 17/21/30/42 的自走炮方案但從未投產[16]。其生產線儘管在盟軍持續的轟炸下但仍未停頓,亨榭爾廠保持無論任何時間都有60輛虎II坦克的生產作業,在生產巔峰時期甚至只需14天便能完成一輛。由於汽油的缺乏,使得工廠必須使用桶裝瓦斯來進行測試,以留出更多的汽油來提供作戰需要。

缺陷
虎II坦克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
轉向控制系統由於過大車重帶來的壓力,經常突然報廢;而且襯墊容易漏油。[17][18]
另外,坦克的發動機不僅油耗驚人,還很容易過熱甚至熄火。這是因為虎王坦克並沒有採用為其專門開發的發動機,而是直接採用現成的700匹馬力邁巴赫HL230/P45,該型發動機原本配用於較輕量級的豹式坦克(45噸)和虎I坦克(60噸),使其驅動重達70噸的虎王坦克,是一種「小馬拉大車」的行為,發動機必須時刻保持全速運轉才能帶動坦克,這必然會極大程度的減損發動機壽命並降低其可靠性。
設計廠家亨謝爾的員工,虎王的總工程師埃爾溫·阿德勒戰後解釋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頻出,主要歸因於未經測試驗證便倉促投入量產。」動力系統的過度負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現的尤其明顯。乘員的訓練度不足而經常操作失誤也加劇了這現象。[17]但是這些問題到後期已經大都解決,1944年12月的統計表明各種坦克的完備度: 四號坦克72%,虎II是80%,豹式是61%能隨時出戰,45年3月15日分別是62%,59%和48%。[19]

本來,已經有一款專門為虎王坦克定製改良的HL234發動機被設計出來,準備為虎王坦克換裝。該機採用機械注油技術(燃料直噴)取代P45系列的化油器結構,提高了燃燒效率,新款發動機的額定輸出功率預計在1000匹馬力(736千瓦)左右,甚至還有增壓方案能讓發動機輸出更多的動力。但是,由於第三帝國末期德國戰事吃緊,資源匱乏,加之工廠和研究機構時刻受到空襲威脅,這些動力升級方案直到戰爭結束,都還只能停留在圖紙階段,連一台工程樣品都沒能製造出來。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虎II坦克
此外,虎II坦克那近70噸的重量也成為它的致命傷,因為大多數的橋樑及道路皆無法承受其巨大的壓力,一旦出現差錯,只得將其廢棄。

以上種種的缺陷,導致虎II坦克,因燃油不足、機械故障而被迫由組員自行摧毀損失的數量,遠高於直接在戰場上被擊毀的數量。


裝甲及武器裝備

裝甲 150公釐/50度車體前裝甲
185公釐/10度炮塔正面
80公釐側面裝甲
主要武器 88公釐火炮(KwK 43 71倍徑炮)x1
輔助武器 7.92公釐MG 34機槍×2


技術數據

乘員 5人
(車長、炮手、裝填手、
駕駛員及通訊員)
長度 7.62公尺
闊度 3.76公尺
高度 3.09公尺
重量 69.8噸
發動機 V12 梅巴赫HL230 P30發動機
功率 690匹[1]
馬力重量比 10匹/噸
懸掛系統 扭力棒
速度 41.5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 170公里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虎II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