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nn 2010-6-23 21:55
董仲舒
[size=16px][color=blue]在時代的呼喚下,董仲舒應運而生了。是他將儒學推上了中國封建統治哲學的正宗地位,建立了大名鼎鼎的三綱五常。而且後來儒學的這種地位一直沒有動搖,並在中國政治、思想、倫理等領域獨居風騷兩千年。
董仲舒是廣川(今河北景縣董故莊)人。他出生之際,正值喜好黃老思想的漢朝統治者思想波動之時。
秦王朝迅速失敗的歷史教訓,像一面明鏡高懸在皇帝面前,秦王朝為什麼不能長治久安呢?時人總結為它不講“仁義”,不興“禮義”,濫用“刑罰”,濫用民力。通過能秦滅之原因的總結,使統治者逐漸認識到,原來儒學是最適合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儒學中包含著最好的統治術。
這樣一來,漢文帝開始振興一度遭受劫難的儒學,他將精通儒家精典的人們召為博士。而董仲舒對《春秋公羊傳》心向神往,專心研讀,聲譽遠播,這樣一來,到了景帝的時候,他被任命為《春秋》博士。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color]
公元前140年,漢景帝死了,年僅16歲的劉徹繼承了皇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年輕有為的武帝準備在先皇奠定的基業上大幹一場,他繼位不久,就下令各地選出一批“賢良之學”進京,由武帝親自出題,請大家無所顧慮地發表意見。 [color=#000000][/color]
董仲舒也在被召之列,胸有成竹的他立即寫好一篇應對文章交給武帝,他在文章中突出了統治者要施“
德治”,而且說這是天意,不應強調刑罰的功用,並舉先人周朝施德政固而子孫相傳五六百年沒有衰敗作為例子。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color]
漢武帝看了這篇文章,拍案叫絕。董仲舒又誠惶誠恐地續寫了兩篇文章,發揮了他的觀點,並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這三篇文章就是有名的《天人三策》,深得武帝的青睞,當丞相衛綰說其他學派都是奇談怪論,足以擾亂朝綱,要罷黜百家,獨尊董仲舒所學的儒學才對時,漢武帝當即下令照辦。從此儒學就登堂入室,成為影響中國人民時間最長久的學派,這不能不說和董仲舒有著極大的關係。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color]
董仲舒不僅提出了獨尊儒術的主張,他還極大地改造和發展了儒學,其突出表現就是神化儒學並創造了一個眾神之神──天。這個天有人格,有意志,一切自然現象都是他意志的表現。而且天和人是相互感應的,人是天的縮影,帝王秉承天意而管理人民,因而叫天子,人要是順應了天意,則風調雨順,反之則災難流行。與此同步,他還從天人關係出發,根據“陽尊陰卑”的思想建立了大名鼎鼎的三綱五常,臣子、妻,必然無條件絕對的服從君、父、夫,這就是三綱;而仁、義、禮、智、信,這些處理人倫關係的原則,就是五常。
董仲舒研究“天人感應”入了迷,在他當江都王列非的國相,遼東高廟和長陵高園的便殿先後失火,董仲舒又說這是災異之變,是不順天意的反映。文章剛寫好,就被人偷走,上交武帝,漢武帝一看以為是攻擊自己,龍顏大怒,將董仲舒打入牢獄,雖然後來把他赦免,可他再也不敢說災異之變了。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color]
後來董仲舒又被任命為膠西王劉端的國相,但不久因怕被害而辭官,此後便以“修學著書為事”。直至去世,後世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書傳世。 [color=#000000][/color]
[/color][/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