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東周繻葛之戰

ebecca 2014-4-30 00:18

東周繻葛之戰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發的繻葛之戰,是春秋初期鄭國為稱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長葛北)大敗周室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也是歷史進入東周後,周室衰弱,諸侯國崛起,不聽從天子之命,競相爭霸在軍事領域中的最顯著標誌之一。
  春秋初年,東遷洛邑的周天子雖然名義上仍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上勢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統治的地區日趨狹小,根本號令不了其他諸侯。在這種「禮崩樂壞」的形勢下,一些諸侯就乘機脫穎而出,覬覦和爭奪霸主地位,其中地處中原腹心的鄭國,在這場鬥爭中首先崛起,成為當時諸侯中最具實力和威望的一國。
  鄭國雖遲至西周後期始分封立國,但由於其開國君主鄭桓公為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因而一直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樞大政。加上鄭桓公當年將國內民眾由關中地區遷到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佔有了四通八達的天下形勝之地,故國勢蒸蒸日上,成為諸侯列國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鄭莊公繼位後,憑借國力強盛,又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進一步增強鄭國的實力。在軍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造就了「小霸」的局面。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鄭莊公對周王室的態度也越來越變得倨傲不羈,不把王命再放在眼裡。這樣一來,周鄭之間的矛盾就變得尖稅起來,繻葛之戰正是這種矛盾的產物。
  早在周平王在位時,周鄭之間就互不信任,發生了「周鄭交質」事件,即周平王的兒子作為人質留在鄭國,鄭國的公子忽也做為人質住到周都洛邑。到了周桓王繼位後,更反感鄭莊公的專橫跋扈,於是將國政委交給虢公,後來甚至乾脆剝奪了鄭莊公的卿士地位,並把鄭國的部分土地收為己有。
  鄭莊公惱羞成怒,從此不再去朝覲周桓王,兩國矛盾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周桓王不能容忍鄭莊公的無禮犯上行為,於是便於公元前707年秋天,親自率領周軍和徵調來的陳、蔡、衛等諸侯軍大舉伐鄭,一場大戰終於在中原戰場上爆發了。
  鄭莊公聞報周室聯軍傾巢而來,便統率大軍進行迎擊。很快,兩軍相遇於繻葛。為了贏得決戰的勝利,雙方都趕緊調兵遣將,布列陣勢。周桓王將周室聯軍分為三軍:右軍、左軍、中軍,其中右軍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揮,蔡、衛軍附屬於其中;左軍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揮,陳軍附屬於內;中軍則由桓王親自指揮。
  鄭軍方面針對周室聯軍這一佈陣形勢和特點,也相應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們將鄭軍也編組為三個部分:中軍、左拒(拒是力陣的意思)和右拒,鄭莊公及原繁、高渠彌等人率領中軍,祭仲指揮左拒,曼伯統率右拒。準備與周軍一決雌雄。
  交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針對周室聯軍的組成情況,對敵情進行了正確的分析。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鬥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鬥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鑒於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周桓王親自指揮的周室聯軍主力中軍。他的建議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為鄭莊公所欣然接受。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鑒於以往諸侯聯軍與北狄作戰時,前鋒步卒被擊破,後續戰車失去掩護,以致無法出擊而失利的教訓,提出了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後伍」、「伍承彌縫」,即將戰車布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鄭莊公是一位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術新建議也被他所採納了。
  會戰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鄭大夫曼伯指揮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鬥志,一觸即潰,逃離戰場,周室聯軍左翼即告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蔡、衛軍的情況也不比陳軍好到哪裡去,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周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鄭莊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原繁的中軍向周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猛攻周中軍。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周中軍無法抵擋鄭三軍的合擊,大敗後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被迫下令脫離戰鬥。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但為鄭莊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於是戰場便這樣沉寂了下來。
  鄭莊公這麼做的含意便是,周天子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猶在,不可過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為此,當晚他還委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銳矛盾。
  鄭軍取得這次作戰勝利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是正確地選擇了作戰主攻方向,制定了合理的進攻程序。因為周室聯軍的兩翼都很薄弱,尤其是作為左翼的陳軍力量最單薄。鄭軍先攻其左翼,後攻其右翼,再集中兵力攻打其中軍的作戰指揮,恰好擊中周室聯軍軍陣的薄弱環節,從而取得作戰勝利。
  第二,是正確地運用了先進的戰法。它所創的「魚麗陣」,使戰車和步卒能夠較好地配合協同,使得鄭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制囿於傳統車戰戰術的周室聯軍被動失敗的境地。
  第三,是適時把握進退尺度,在戰鬥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及時停止追擊,既爭取了政治上的主動,也保有了軍事上的勝利成果。
  繻葛之戰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政治上它使得周天子威信掃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傳統從此消亡。軍事上,「魚麗之陣」的出現,使中國古代車陣戰法逐漸趨向嚴密、靈活,有力地推動了古代戰術的革新和演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東周繻葛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