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ecca 2014-4-29 22:46
遊廈門/鼓浪嶼北歐式建築風格 「奸笑牆」爆紅!
一張大大的笑臉,齜牙咧嘴,還有兩只瞇成線的小眼睛——您能想象得出,這是一堵牆上自帶的『表情』麼?近日,一名來自福州的遊客在鼓浪嶼上拍下了這堵牆,並將其稱為『奸笑牆』發上了微博,一時之間引來不少網友的圍觀,甚至還有網友專程到鼓浪嶼上尋找『奸笑牆』,為它拍上一組寫真、視頻。就連島上居民都感嘆:『在鼓浪嶼住過多年,怎麼沒發現它?』
[attach]82036[/attach]
對於網友戲稱的「奸笑牆」,龔老先生說,當初設計者的初衷只是以北歐式的建築風格為指導,而不是故意製造「奸笑」的效果。龔老先生說,林全誠不僅設計出富有個性的「林屋」,還設計了「三一教堂」、「鼓浪嶼自來水庫」等。
記者與廈門規劃委員會顧問龔潔老先生一同上島,尋找這堵牆背後的故事。
北歐風格建築 設計者無意讓它『奸笑』
這堵『奸笑牆』其實是鼓浪嶼上泉州路82號林屋的外牆,1923年建造,落成於1927年。這樣算起來,這堵牆在島上一直『奸笑』了近90年。
這棟有著紅色屋頂的林屋別墅在泉州路上分外突出,而它的外牆更是吸引人——牆上的裝飾,幾乎就是一個個『奸笑』,露出整排的牙齒。這樣的『奸笑』不僅分散在外牆中,還分布在林屋的各個欄桿角落。
記者看到,林屋共有三層,最下面還有一個地下室。龔老先生介紹,林屋在建築上有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首先在架構上,林屋摒棄了英式別墅的大回廊、粗立柱,採用參差不齊的立面,使整棟建築富有立體感,又不顯呆滯,凸起、收進恰如其分,變化頗為協調;其次,林屋的屋頂設計起伏,下雨時雨水不會滯留在屋頂,給房屋造成壓力;最後,林屋的老弧窗、半牆窗,還有內斂式的弧窗,令房屋更顯活潑。
對於網友戲稱的『奸笑牆』,龔老先生說,當初設計者的初衷只是以北歐式的建築風格為指導,而不是故意製造『奸笑』的效果。
[attach]82037[/attach]
資料圖
別墅取名『林屋』 周末常辦家庭音樂會
這棟別墅取名『林屋』有兩層意義,龔老先生說,『第一層含義是別墅主人姓林;第二層含義是殷比干夫人當年避難於長林石室,生下一男賜姓林,而林氏尊比干為始祖。』
據龔老先生介紹,此地最早的房屋是英國倫敦差會(即教會)在1880年左右建的『福音堂』。1905年,為紀念當時的傳教士杜嘉德來鼓浪嶼傳教22周年,又將此地改稱『杜嘉德紀念堂』。約1923年,教會長老林振勛買下了這塊廢棄的紀念堂地皮,將房屋交由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次子林全誠設計。
龔老先生說,林全誠不僅設計出富有個性的『林屋』,還設計了『三一教堂』、『鼓浪嶼自來水庫』等。
由於林振勛的臨終遺言『林屋不能賣,留給子孫為祖國服務』,因此,至今林屋裡仍居住著林振勛的小孫女——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現在廈門大學任教。
『他們家書櫥上的書,全是英文原版的。』龔老先生說,每到周末,林屋的主人會邀三五個老友,在客廳裡舉行家庭音樂會或是做禮拜。客人中就有著名鋼琴演奏家殷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