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素蘭陣(8P)

素蘭陣(8P)


素蘭陣

歌詞:
喂 扛轎的喔
嘿咻嘿咻嘿咻嘿咻 落蓋咻 落蓋咻
一咧素蘭素蘭要出嫁啦 要出嫁啦
素蘭
看到伊坐在轎內滿面春風 笑咪咪
嘿咻嘿咻嘿咻嘿咻 落蓋咻 落蓋咻
雖然我是已經未凍為伊擱再來擱想
為怎樣乎我一時會擱來暗思戀喲
嘿咻 嘿咻 素蘭 素蘭
喂 扛轎的喔
嘿咻嘿咻嘿咻嘿咻 落蓋咻 落蓋咻
一咧素蘭素蘭心愛的人 心愛的人
素蘭
不通來為伊流落悲傷珠淚 才應該

嘿咻嘿咻嘿咻嘿咻 落蓋咻 落蓋咻
為了伊的幸福將來甘願自己來犧牲
希望伊嫁去了後會快樂過日子喲
嘿咻 嘿咻 素蘭 素蘭
喂 扛轎的喔
嘿咻嘿咻嘿咻嘿咻 落蓋咻 落蓋咻
一咧素蘭素蘭擱再乎我叫一句素蘭
世間的美麗姑娘不是只有伊一咧
嘿咻嘿咻嘿咻嘿咻 落蓋咻 落蓋咻
不通擱再為著素蘭每日悲傷過日子
有一日我會擱來會擱來娶別人喲
嘿咻 嘿咻 素蘭 素蘭





素蘭仔陣,以數十年前,由台語歌王葉啟田所演唱的名曲『內山姑娘欲出嫁』為主軸,


團員七至十人為主,其成員必有媒 婆、扛轎夫、伴娘及素蘭小姐,表演時以遶圈打轉,


搖臀扭腰為主,有時候還會穿插土風舞的表演,用來炒熱廟會現場的氣氛,


更未廟會現場帶來更多的活力與逗趣的場面。


大多數的文、武陣頭是清代自閩南地區隨移民傳來台灣,少數是台灣新創,且限於文
陣(歌舞、雜技類)。素蘭陣是1960 年代才出現的廟會表演性陣頭,它的起源與發展變化,則饒富興味。



1960 年代政府正強力推行國語,政策上不鼓勵方言的使用,台語(閩南語)歌曲的公開播放演唱也受到嚴格限
制,台語歌曲唱片的發行市場很小,消費人口有限,唱片公司為了降低製作成本,紛紛以填上台語歌詞的方式翻唱
日本歌(研究臺灣流行音樂的莊永明稱之為「半價歌曲」),包括後來成為黨外反對運動時期「聖歌」的「黃昏的故
鄉」,也是混血的半價歌曲。1962 年,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帶動黃梅調與「歌唱片」電影的風潮,「台語流行歌
曲」與「台語電影」密切結合的現象也跟著出現。1963 年,金玫、黃三元主演的台語電影「素蘭小姐要出嫁」上映,
主題曲「素蘭小姐要出嫁」也是一首半價歌曲(莊啟勝作詞),由黃三元主唱,一時十分流行。1966 年,以「素蘭
小姐要出嫁」歌曲為背景音樂(配樂)的廟會陣頭「素蘭出嫁陣」(後來簡稱素蘭陣)在二層行溪(二仁溪)出海
口北端的台南市灣裡地區出現。



「素蘭小姐要出嫁」的原曲是日本明治時代發源於北海
道的民謠,每段歌曲以「ヤーレン ソーラン」開頭,「ハー
ドッコイショドッコイショ」結尾,乃當地漁民春天捕捉鯖
魚時哼唱的漁歌,到大正年間(1920 年代),已流行日本全國
(北海道小樽西面的余市町據說是「ソーラン節」的發源地)。
1960 年代初,莊啟勝將「ソーラン」的音代以閩南語「素蘭」,
「ハードッコイショ」音譯為「嘿咻嘿咻落蓋咻」,填詞成流
行歌「素蘭小姐要出嫁」,歌詞表達的是「愛人結婚了,新郎
不是我」,雖然悲傷,但仍給予祝福的心情。這首台語歌的歌
詞跟原曲的捕魚歌毫無關連,大概也很少人知道日本原曲的
意含。大約在同時期,另一位知名的台語歌謠創作者郭大誠
作了「內山姑娘要出嫁」,其中也用了「嘿咻嘿咻落蓋咻」的
音。1966 年台南市灣裡一位名叫「國仔」(真實姓名待考)的
人將「素蘭小姐要出嫁」整曲,與「內山姑娘要出嫁」的第一段歌曲合編為背景音樂,配上傳統日本服裝與舞步,
編組成台灣第一個「素蘭出嫁陣」,參加灣裡萬年殿的廟會。



早期素蘭陣包括一位媒婆、一位新娘(皆和
服盛裝),兩位舉頭燈少女,14 位手執竹板配合
音樂打節拍的伴娘,另有兩人扛花轎,12 人扛嫁
妝(6 擔),一位挑尿桶(一對,以紅布包裹,尿
桶是台灣傳統婚俗中必有的陪嫁品),兩位持武
士刀護衛隊伍的保鏢,均著日本式服裝(成員基
本上為12 至15 歲左右的青少年男女,以上共35
人,還不包括隨陣放音樂、執陣頭小旗、沿途照
護的工作人員)。表演以隊伍邊走邊舞的方式進
行(配合遊行繞境的需要),到了比較重要的廟
埕與據點(如主會首家的彩棚)時,會作完整的
表演,如果是比較小的廟,就只表演「內山姑娘
要出嫁」為配樂的一小段舞蹈,因為這一小段配
樂節奏快,表演時間較短,方便繼續趕路繞境。



素蘭陣是廟會陣頭的創新發明,屬於娛神娛人的「熱鬧陣」
,在廟會中頗受歡迎。二層行溪口南岸茄萣鄉的白
沙崙與灣裡是關係深厚的「交陪境」,這組以
日本歌舞表現台灣民間婚俗文化的庄頭陣,很
快就傳到白沙崙,並傳衍保存下來。不知道從
哪一年開始,台灣南部開始出現以六到八人組
成的女性職業素蘭陣,專供各地廟會活動雇
請,基本成員是媒婆一人(丑角,常由男生反
串),新娘一人(著西式洋裝禮服),另有六人
著花俏服裝,跳各種西式現代舞步(或山地
舞),配樂則幾乎全是節奏較輕快的「內山姑
娘要出嫁」。最近幾年南部廟會常可見到素蘭
陣,清一色是職業陣,一直到今年一月,白沙
崙萬福宮的香科廟會中才又出現由當地居民自組的素蘭陣,
組陣的是一位賣檳榔的陳春生老先生,四十年前在「國
仔」教導下開始組陣,這一次因人員召集不易,已減為24 人陣
(其中大約十位是陳先生的內外孫子、孫女),帶隊
指導的是他的兩位女兒,嫁妝六擔減剩兩擔,但基本表演形式仍保存,
黃三元的歌依舊(現在市場流行的是伍佰重
新翻唱的搖滾風格「素蘭小姐要出嫁」)、日本服裝、日本傳統舞步未變。
不過他們從來不知道,「素蘭小姐要出嫁」原來是一首日本曲子,
更不知道那是一首跟捕魚有關的民謠,雖然白沙崙本身就是靠海的漁港。
而且,他們也對1950 年代以後三十多年政府長期限制廣播、電視播放台語歌曲,
以及一度幾乎完全禁止日本歌曲,沒有太多感覺,在某個範圍內,他們一直過自己要過的日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