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風獅爺簡介

風獅爺簡介

1.風獅爺的由來:
古時尊稱風神為:「風伯」、「風師」,傳為二十八星宿中的箕星。另一說:風神為「飛簾」,為一神獸有翼、毛長。相傳老虎為興風動物,獅子為老虎剋星,而獅子為中國瑞獸。 金門民間在朔造鎮風、鎮煞的神明。當然會取獅子為造型。風獅爺普遍設立約在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後。

2.風獅爺的興起:
根據文獻記載,金門古為數樹木茂盛、水源豐沛之地,唐朝為官方牧場。
元朝砍伐樹林煮鹽,明朝燒山驅逐倭寇,明末鄭成功砍伐樹林造軍艦渡台,清初為防金門為鄭成功所用,奉旨遷移居民於內陸,砍伐樹林,不留一磚一瓦。
金門樹林幾經浩劫,從林木茂盛之地到舉目盡是黃沙。金門無高山屏障,東北寄季風長期九個月。居民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無可耐何之下,才轉向祈求神明保佑,風獅爺就由此時興起。

3.風獅爺的設置目的:
風獅爺設置初為鎮風止煞。但根據金門民間說法與風俗,風獅爺能鎮風、鎮厲鬼、鎮水煞、鎮風蟻、護風水、破路沖、驅誨氣、求男丁、招財、進官爵。

4.風獅爺的分佈情況:
金門縣風獅爺共有七十尊,金城鎮6尊、金湖鎮15尊、金沙鎮41尊、金寧鄉8尊。金門東半島風獅爺材質以石雕為主,石材以花崗石、泉州石。金門西半島風獅爺材質以磚泥為主。

5.風獅爺的演變:
風獅爺為鎮風鎮煞的金門守護神,今坊間藝術家以風獅爺為題材,手工仿刻風獅爺,朔造出不同類型的風獅爺藝術品,延續風獅爺的新生命,更成隨身可攜帶、可欣賞的吉祥守護神。

金門島上有一種十分特殊的空間景觀-風獅爺,一種獅面人身的圖騰。時至今日,尚存有七十餘尊歷經風霜的風獅爺,散布在金門島上一些傳統聚落的外圍。沒有人知道風獅爺落籍金門的年代與 戶數,只知在遙遠的年代,風沙起兮塵飛揚,聰明的先民們延攬風獅爺來守金門,風獅爺便以不同的姿態屹立在金門的紅土壤上,歷經風霜,它們沒有變矮變胖,有的是苔蘚染綠了它的容顏,有的是炮彈碎片滑落它的髮鬢。

  金門民間用風獅爺來「鎮風止煞,祈祥求福」,視為村落的守護神,它肩挑金門村落的守護神之重責大任,亦搖身變為金門居民虔誠膜拜的對象,如今風獅爺已成為今日金門的象徵之一,亦是金門所特有的人文景觀與無價之文化資產。

     金門的先民認為風災之禍,必是某種邪麼妖怪的作崇所致,因此積極尋找「守護神」,尋找具有人或動物形象的神明,期望祂具有法力,能造福人們的生活,因此崇拜風神,讓金門的風不再如此猖狂,是先民的期待。金門「風獅爺」,擁有萬獸之王-獅子的武勇,又具有風伯、飛廉的神威,在金門人的心目中,具有驅邪攘災、安定四方的法力,因此視為神,尊之為爺。

        風獅爺,豐富了金門聚落的景觀,祂高聳如人、張開大口,吞噬風沙鬼怪,成為村落的守護神。人們膜拜祂以糯米塗上獅口,並為祂裁製一身紅艷謝袍、感激祂護衛鄉里的辛勞。許多村落廟宇每逢大拜拜時,常由主事者備牲禮和金帛等物至風獅爺前祭拜,再由法師或道士念咒,請風獅爺至廟宇作客,同享盛典。當神轎要繞境巡行四方時,隊伍也會先繞經風獅爺前,目的即是請求風獅爺將摻雜於巡行隊伍中的邪神惡煞驅除出境。風獅爺融合了獅子的勇猛、人的精神,神的靈性於一身,衪不畏風雨日曬,屹立在金門的大地上,與蒼天綠野共同爭輝。

   除了鎮風煞的直接性、主要性成因之外,早期醫學較不發達,稟持對疾病瘴癘的畏懼,以及懾於天災人禍不可預知的惶恐,亦是形成風獅爺誕生的間接性、次要性成因。當村廟的神祇有感於捍衛村里之力量需再補強時,即透過乩童傳達訊息,後由村民配合恭塑,久而久之,風獅爺也成為村人崇祀敬拜的對象,其安撫人心的作用毫不亞於村廟神祇或神佛。對於風獅爺的新塑,當村廟神祇作下決捨後,即由村民依照一定程序進行「開光點眼」的儀節。白雞、毛筆、寶劍、神砂、臉盆、毛巾……等是必備的物品,進行「開光」儀式時,援例由頭部開始,再至腳,至背部,前面身軀先處理完畢,再換後面身軀,一切按部就班,不可馬虎隨便。簡而言之,風獅爺的誕生可以此流程表示:出現異常徵兆→神明示意建造→尋覓石雕師傅→依規定尺寸施工→運回施工地點→選定良辰吉時→開光點眼儀式→擔任村落警戒。

金門往昔之風害,居民認為即是「風煞」,因此在各村落的當風路口設置風獅爺以鎮風,此類風獅爺的坐落方位朝東北東至北方為主,剛好與金門最盛行且最強勁的東北風相對峙,用以收納一年長達九個月的東北季風。而東半島位於迎風面,風勢最強,早期風害最烈,故風獅爺的分佈也較多,金門民間咸認設立風獅爺的主要目的是驅風邪,在此可獲證實也。島的西側有太武山為屏障,太武山海拔雖僅253公尺,多少仍具有些阻風作用,故顯然分佈較少。

東半部風獅爺數量多於西半部

       以金門全島不過一五○點四五六平方公里(含所轄大擔、二擔……等小島嶼)的彈丸之地,它恭立著七十八尊之多,密度之高,數量之大,實無處可堪比擬。在金門現設的五大鄉鎮中,金城鎮有七尊,金寧鄉有八尊,金湖鎮有十六尊,金沙鎮有四十五尊,烈嶼鄉有二尊。金沙鎮與金湖鎮屬東半島,因為面向東北風,故設置較多。而迎風面需要這種風獅爺功能則為:1.擋風2.鎮邪3.止煞。其避邪意義為:當風口的外力容易入侵,會對村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傷害;故風獅爺應設在村落的何處?要設幾尊?要朝向什麼方位?是否那些地方還需要補償或加強....等,這些問題則皆由村廟裡的神靈來主導,神明藉由乩童之口,告訴村裡的信眾如何應付處理,因此每個村落的設置情形都不一樣。

東半部多石雕,西半部多泥塑正如各鄉鎮的村落各有不同的特色,又如人類的掌紋各有巧妙一般,金門縣境內的七十八尊風獅爺,也都各展截然不一的風貌:就神態言之,或是嚴厲,或是和祥,或是勇猛,或是威武;就身型言之,或是高大,或是壯碩,或是嬌小,或是玲瓏;就性別言之,或是雄性,或是雌性。唯少部分如山外、西園與官澳等地村落,卻分別擁有兩尊雌雄成對,又造型相近似的風獅爺,原因無他,出自同一位雕塑師傅而已。至於風獅爺的材質,亦似丰采各異的呈現多樣化,但大抵可區分為泥塑和石雕兩種。東半島部分,多以石雕為主,西半島部分,多以泥塑為主,推溯較早時候,兩岸通商往來頻繁,對岸石雕得以就近船運至金門應為其主要原因。

金門的風獅爺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安置於村落外緣的地面,稱之為「村落風獅爺」,其防護範圍是以整個村落為主,為整個村落所共有的,屬於公設性質,為一般傳統的風獅爺。另一種在屋頂上或牆壁上面的,歸納圍牆沿屋脊型的,稱之為「屋頂風獅爺」,他所保護的範圍以一戶人家為主,為私人所擁有,屬於私設性質,而這種牆沿屋脊型又分為兩種系統:一種是小尊的風獅爺,石雕的,另一種屬於瓦將軍,就是澎湖的風獅爺。不論是「村落風獅爺」還是「屋頂風獅爺」,二者均被認為具備鎮風押煞,驅邪伏魔的功效。

TOP

發新話題